上一期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第03版:岁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浴血抗战中的王益英烈

□ 秦陇华

14年浴血抗战,华夏大地遍地烽烟。在这场事关民族存亡的伟大斗争中,王益儿女挺身而出,或抛头颅洒热血,或抓生产保供给,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史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条忠魂

梁希贤(1898-1941),字哲生,今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后转至第五期步兵科。他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梁希贤在淞沪抗战中身先士卒,带领全营官兵英勇杀敌,身负重伤。伤愈后,他先后任中央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第一战区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1940年春,第二十七师进驻晋南中条山地区。

1941年5月7日,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主力部队10万之众,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中条山发动疯狂进攻。梁希贤率部在夏县泗交至望原一线节节抵抗。5月8日,第二十七师被日军包围,梁希贤亲赴一线参加战斗,鼓励官兵奋勇杀敌,报效国家。他们用简陋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毙敌无数。日军恼羞成怒,向我军阵地施放毒气。激战至黄昏后,我军伤亡惨重,阵地一部被日军突破。梁希贤奉命率部突围,一部分官兵冲出包围圈。9日,二十七师指挥所迁至台寨,当天即被日军飞机炸毁,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壮烈牺牲。梁希贤率余部坚守台寨,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仍节节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悲壮殉国,年仅43岁。

梁希贤是抗战中为国牺牲的5名陕籍将军之一。2015年,梁希贤被民政部公布为抗日英烈,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实业救国

高冠杰(1891-1944),字伟白,陕西米脂人,同官煤矿第一任矿长。

旧时,同官(今属陕西铜川地区)地瘠民贫,毫无工业基础。上任之初的高冠杰满怀“抵御外侮、实业救国”的理想,率领众人艰难拉开了同官煤矿的建设序幕。他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在灰堆坡、十里铺、史家河、桃园等地测量,加快编制矿井施工方案,只求尽早建成同官煤矿。

建设现代煤矿,缺乏矿业人才。高冠杰便广发求贤书,南赴西安、西进兰州等地,招聘东北、华北籍的工程技术人员。见有的应聘人迟疑不定,高冠杰便说:“你希望早点回到家乡吗?同官能早产出煤炭,工厂就可以尽快生产武器,消灭来犯的日寇。”听者回想被日寇蹂躏的故土,无不动容,潸然泪下,表示不能当亡国奴,建设同官煤矿就是解放家乡。

高冠杰为人廉洁,衣行简朴,处处节约资金,却舍得花钱支持抗战。在他的号召下,1943年10月,同官煤矿开展“献飞机”运动,全体员工捐出半月薪水,为前线采购战斗机。次年,同官煤矿捐献国币5万元,分别慰劳衡阳抗战将士和来华参加对日作战的美国空军。

在高冠杰呕心沥血的经营下,1943年,同官煤矿面积达3657公顷,建有6个井口,拥有各类设备34部(台),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唯一的现代化采矿企业。煤矿的产煤量也逐年提高,1944年经咸同铁路、咸榆公路运出的煤炭由成立之初的2万吨增加至近20万吨,为保障战时大后方的能源供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同官县志》序云:“同官矿藏丰富……实冠于西北,军需民用,成利赖之,其于抗战贡献殊大。”国民政府经济调研员程膺等人所撰调查报告也认为:“在此抗战时期,煤斤缺乏之时,同官对社会之贡献实不可磨灭。”

1944年8月,积劳成疾的高冠杰因病去世,英年47岁。遵循生前遗愿,其灵柩安葬于矿区前塬。塬畔视野开阔,煤矿发展建设可一览无余。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颔首回望,梁希贤、高冠杰等人远去的身影逐渐模糊……然而他们抗战救国、保家卫国的事迹,却永远留在中华大地的山水云岚、碧树幽壑之间,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缅怀。

(作者系铜川市王益区政协常委)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