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第03版:岁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初心如磐 不负韶华

——我的戏曲艺术人生

□ 李梅

当历史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当国家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也从一名对戏曲一知半解的小学员成长为被广大观众所喜爱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回顾我的艺术人生,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涌上心头的是对戏曲事业的无限感怀和感恩。40多年来,我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戏曲,而戏曲也让我收获了人生中所有的荣誉和最宝贵的财富。

二度红梅香如故

1980年,喜欢戏曲的父亲将11岁的我送进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是中国梆子戏鼻祖——秦腔的最高学府。报名时,从小爱唱爱跳的我只知道是去学习艺术,并不知道是学唱秦腔。虽然过五关斩六将,我有幸被“千里挑一”地选中,但人才汇集的压力、坐科训练的艰苦、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一度让我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坚持。然而,最终还是自己不服输的性格占了上风。经过七年坐科训练,毕业时,我有机会在《杨七娘》中担纲主演,并且排演后连演60余场。这出戏不仅成为我的拿手戏,而且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之后,老师又根据我的自身条件为我排演了《西湖遗恨》等传统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西湖遗恨》还于1992年出访芬兰,作为首个秦腔剧目登上欧洲舞台,从而开启了陕西戏曲与欧洲艺术交流对话的新纪元。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许多外来的、流行的艺术形式以风卷残云之势将咿咿呀呀的传统戏曲打得丢盔卸甲。第一次真正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我该何去何从?辞职下海挣大钱,成为商品经济社会的弄潮儿,还是继续甘坐冷板凳,固守戏曲艺术的殿堂?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坚信:只有沉下心刻苦钻研,淡泊名利、补足短板,不断提高艺术修养,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之人。虽然我没有选择商海弄潮,但是,我的第一部现代戏《留下真情》却恰恰塑造了一位改革浪潮中的女企业家形象。这是我从艺以来第一次接触现代戏。如何从传统程式戏曲表演向现代生活化表演转型,对当时二十刚出头的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演出过程中,我在导演的帮助下,反复阅读剧本,悉心揣摩人物心理,认真捕捉人物性格,在表演上悉心琢磨,在唱腔上细腻处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我不仅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戏的人物塑造,也取得了我表演上的重大突破,一举拿下了当年的“梅花奖”。

20世纪90年代,社会过多地聚焦、关注成功人士、白领、塔尖上的人物,而漠视普通人的存在,甚至出现了一些价值扭曲。我的第二部现代戏作品《迟开的玫瑰》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写了一个最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敢于牺牲、勇于担当,也对社会充满了奉献的大姐形象。表演中,我深切地抓住乔雪梅的本质特征,将一个人从19岁到36岁的外部与内在的生理、性格、精神成长史,较为深刻而又鲜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该剧演出当年就引发了数十所高校的莘莘学子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并且一演20余年不衰,走过了20多个省市,获得了包括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首届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在内的中国戏剧类所有大奖。而我也在《迟开的玫瑰》近千场的演出中不断地成长、成熟,最终凭借乔雪梅的成功塑造,摘得我艺术生涯的“二度梅”大奖和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中国戏剧奖表演奖。

三度玉兰郁满庭

在我的艺术人生进入黄金阶段时,我又迎来了《大树西迁》的创作任务。该剧是以西迁青年教师孟冰茜的心路历程为纵线,表达了知识分子艰难而又曲折的奋进历程和拳拳报国之心。该剧中的孟冰茜是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角色,挑战首先在于戏曲对高级知识分子题材的陌生化,表现整体缺乏经验依据;其次是长达50年的跨度,给一个演员带来了塑造人物的巨大困难。但越是富有挑战性,也就越是能激发一个演员的创造力。我完全沉浸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中,以秦腔独到的表达方式,将人物内心的焦灼与痛苦抒发得酣畅淋漓,将一棵西迁的生命“大树”葳蕤苍莽地屹立在观众面前,让我成功实现了表演艺术上的更大突破,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更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同,我也二度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文华表演奖。

2019年,我携小梅花秦腔团青春靓丽的强大阵容推出了秦腔传统剧《再续红梅缘》,一举获得了第二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特别奖。这是我继2004年凭借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秦腔传统戏《西湖遗恨》荣获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10年凭借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荣获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后,第三次站在这个熟悉的舞台。当我捧起这座沉甸甸的奖杯时,除了满怀深深的谢意和无限的敬畏,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我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双重舞台双重使命

2018年,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给我提供了新的履职平台,我很珍惜这份荣誉和责任,并将持续为陕西戏曲事业的发展闯出一条更宽广的道路。2023年,作为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我提交了《完善戏剧高等教育优化戏剧人才结构》的提案,建议在西安设立一所专业戏剧高等院校,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戏剧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提案提交后,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筹备工作。当年7月,好消息传来:西安戏剧学院被列入陕西省2023年度第二批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名单。2025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西安戏剧学院,并公布2025年招生计划,首批招收戏剧影视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专业120名本科生。

从2003年履职至今,我始终认为履职尽责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每件提案背后都是我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愿意为戏曲奉献全部”彰显出的责任与担当。提案是发声,而行动是落地。作为政协委员,既要用提案推动政策完善,更要用双手把戏曲艺术送到群众身边,这才是“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最实在的样子。

新时代,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将继承并发扬“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的红色戏曲院团的光荣传统,自觉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视为崇高操守,仰望理想的星空,立足坚实的大地,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