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第04版:统战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计清:飞针走线织就乡村振兴“锦绣图”

2017年,计清带领绣娘弓婷共同绣制《牡丹图》。受访者供图


▲计清和她的文创绣品艾虎胸针、车载香薰受访者供图


□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满淑涵

左手轻压绢纱,右手拿着绣针,经过数小时飞针走线,约五平方厘米大小的山水背景渐渐呈现立体光影。

“刺绣是门很能挖掘人潜能和灵气的学问。”看着眼前的绣品,咸阳市武功县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计清说。

雅致高洁是计清作品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绣花功夫,指尖乾坤。三十载孜孜以求,“这门学问”早已融入她的血脉之中。作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今年4月,“武功刺绣非遗工坊”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盘活传统工艺,让“武功刺绣”从鲜为人知到如今的熠熠生辉,计清用妙手神针帮助周边姐妹绣出绚丽多彩的致富新画卷。

计清出生于甘肃庆阳,母亲贺梅英是首批国家级非遗庆阳香包绣制代表性传承人。打小的耳濡目染,长大后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求学经历,传统刺绣与美术专业相遇,为她打开了一个崭新世界。

2001年,计清历时2个多月创作出首件绣品《百蝶图》。这件作品由于创意新颖,在当地香包节一亮相就引起轰动,计清由此推出了自己的刺绣品牌。

2009年,受武功县委、县政府盛情邀请,她来到武功发展刺绣事业。创业艰难,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场地建设、公司创办、设备选购、人员招聘……每件事她都亲力亲为。

“在武功买不到的设备,我就跑回庆阳买;在当地招不到的刺绣团队,我就回庆阳挖人。”创业初期,她把年幼的女儿留在庆阳,自己两头跑,大多数时间在异乡起早贪黑地工作。“既然武功给予我这么大的支持,那我就要扛起这份责任。”

计清以武功前秦才女苏蕙绣制《璇玑图》为基础,沿袭武功当地传统刺绣技艺,结合陇绣、秦绣的艺术特征,将北方之豪迈与南方之细腻完美融合,给品牌取名“馨绣”,为武功刺绣注入创新文化内涵。

彼时的武功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如何让乡村留守老人和妇女脱贫增收,是攻坚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平日经常与姐妹们打交道,我明白,最关键的是要帮她们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身为民盟盟员,计清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她们。“只要抓好指尖上的技艺,让贫困妇女心里有想法有干劲、手中有技术有力量,就一定能提高她们的脱贫致富能力,让她们的腰杆挺起来。”

实干才能蹚出新路。经过不懈努力,计清探索出“合作社+学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游凤、普集两个生产基地和馨绣艺术博览馆,在武功镇武塔村、苏坊镇苏西村等38个村建立了生产点。

自2009年至今,她坚持带领专业团队进村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以整体推进的方式带出刺绣中级技能人才16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上万人次,带动5000多名妇女就地就近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

“我们采取两种形式促进就业,年富力强家庭无拖累的,可在基地脱产上班;对年龄稍大行动不便的,可在生产点上班或在家作业。”计清介绍说,在基地上班的学员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在生产点上班或在家作业的学员年收入为1万多元。

为推动武功手工刺绣发展成为富县强民的一项支柱产业,计清还带领团队开办了馨绣布艺技术培训学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建立教学点,现已培养出1万多名刺绣技能人才。

年过八旬的杨桂莲是合作社年龄最大的社员,如今还能靠刺绣增加收入。计清乐呵呵地说,如今很多当年跟着自己的绣娘都成了“奶奶辈”。

心系妇女增收,不忘精研绣功。计清说,刺绣中传统平针绣和乱针绣大多是平面作业,光打在上面时华丽、透亮,但如果每一处都这样呈现就少了跌宕起伏、明暗对比。为此,在表现色彩上,要将绘画中光影透视效果融入作品,在构图上运用摄影中的光影效果,重新调和刺绣中的明暗对比。

“想达到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就得不断革新技法。”计清说,为了将针尖技艺做到极致,自己遍访“能人巧匠”深钻细研,总结出了近30种针法。

走进计清创办的武功刺绣文创馆,一幅幅绣品颠覆了观赏者对于传统刺绣的认知,这些针法带来的鲜活立体感与影像作品所呈现的几乎难分伯仲。计清介绍说,一幅好的刺绣作品都是由多位绣娘合作完成的,有的耗时甚至达半年之久。

多年来,计清带领“巧手女将”将武功刺绣发扬光大,团队创作的绣品《五牛图》被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政府永久收藏,绣品《八十七神仙卷》荣获“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绣品《石榴图——笑口常开、常乐》作为中国-中亚峰会国礼赠送给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元首夫人……

2018年,以馨绣为代表的武功刺绣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1年,计清成立了武功刺绣研究院,致力于将武功刺绣这个文化产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记录、整理和挖掘。2023年,她创立的武功刺绣非遗工坊——“馨绣坊”成为武功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如今,借助跨境电商东风,馨绣通过“订单+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将刺绣艺术画、手工布艺挂摆件、绣花服饰等产品销往海外多个国家,让世界了解武功刺绣文化。

“一路走来,身边总有源源不断来自各方的力量推着我向前走。”计清欣慰地说,女儿张馨艺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如今也是武功刺绣非遗传承人。她们会一起努力传承创新武功刺绣,希望后续能建立刺绣博物馆,吸引更多年轻人去了解武功刺绣,让这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血脉的非遗技艺更加熠熠生辉。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