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冯倩楠 文/图
“刚刚抢到了这周末呼兰在开元大剧院的脱口秀票。”12月2日下午6点半,隔着电话,榆林市民马瑞的声音难掩兴奋。
四场脱口秀、两场话剧、一场演唱会、一场live house演出,这是马瑞今年西安行的“战绩”。“利用周末或者小长假,看看精彩的演出、到网红店吃吃喝喝,还能逛一逛旅游景点。”马瑞说。
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脱口秀、音乐节、舞台剧等文化类演出门票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5%。“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观看演出之旅,为文旅市场又添一把“火”。
“轻度假”成中坚力量
“外地来的朋友举手!”12月7日,知名脱口秀演员呼兰《草台班子》专场演出在西安开元大剧院大剧场上演,来自北京、青岛、兰州等地的观众专程前来观看。“我们周六早上从成都过来,周天晚上回去。”坐在前排的一对姐弟说。
携程数据显示,“90后”“00后”的旅游订单量占比达54.9%,年轻人逐渐成为带动跨城“轻度假”的中坚力量。演出结束,观众围成一团,或翻看拍摄的返场视频,或在打卡墙前排队留影。
“下周末还要来一趟,在东新街索菲特人民大厦剧院观看演出。”马瑞说,像自己一样每周末往返两地专程看演出的观众不在少数。在马瑞手机里,各类剧目的观演聊天群、换票群有10多个,每个群都有上百人,“演出结束前,主持人会号召大家面对面建群,把本场演出的照片发到群里,后续大家就在群里互相换票,也会约着一起看演出。”
随着线下观演次数的增多,马瑞认识了一帮新朋友,体验了新的社交方式。“剧目的知名度和口碑、演员的受欢迎度,都是吸引观众的因素。”对马瑞而言,观演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挥跨城带动效应
“令人震撼的实景演出,代入感很强,服化道和舞美设计精巧,没想到在剧场能体验这么丰富的秦文化,没看够!”11月30日,天津游客郝超观看了心心念念的史诗幻境演艺《赳赳大秦》。在社交平台看到演艺推荐后,他早早就订好了票。
据了解,《赳赳大秦》演艺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由曾经创作了《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咏春》等知名作品的周莉亚和韩真担任总导演,仅一个月就接待了超8万观众。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最新简报显示,三季度观演需求叠加出行和旅游需求,演出消费与其他品类消费相结合,全国演出市场呈上升态势。大型演出深度联动各地景区资源,持续发挥跨城带动效应。
10月11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针对打造“西安演艺”将给予“真金白银”式激励。对企业新开发大型文旅演艺项目(含剧场及演出)的,根据作品导向、创意含量、社会影响、预期收益等,给予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20%、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在抖音平台,《长恨歌》《千古情》等常年精品演出IP通过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词条播放量均在十几亿以上,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赢得了巨量“注意力资源”。
日前,“大世界基尼斯中国魅力榜”2024年榜单发布收官,“年度文旅融合演艺榜”10部金榜剧目揭晓,西安《长恨歌》《千古情》《驼铃传奇》《复活的军团》4部作品上榜。
拓展演出新业态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12月7日下午,在西安市碑林区太阳庙门,一场怀念琼瑶的阳台音乐会《当雪花飘落》吸引了众多游客。演奏到电视剧《还珠格格》主题曲《当》的后半段时,数百名观众齐声合唱。
“大合唱时,阳台旁边的梧桐树叶飘落,太应景了,当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来自贵阳的游客徐苗苗通过社交媒体关注了这家店,提前预订了观看座位。
阳台音乐会“火”得偶然。阳台音乐会主理人李彩介绍说,起初是朋友们在阳台上演奏的弦乐四重奏在网上走红,之后开始每周固定时段表演,内容涉及西洋乐、民乐、西安鼓乐等,“很多年轻人为了阳台音乐会来西安旅游。我们将在节目策划、制作等方面不断创新,拓展更多形式。”
演艺市场为购物中心带来购物娱乐新体验。记者走访发现,西安中大国际南大街店、南门合生汇、曲江银泰百货、曲江大悦城等均引入小剧场、脱口秀厂牌门店,其具有票价亲民、灵活性强的特点,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表演并与之互动,享受沉浸式体验。
“小剧场不光为商场注入了新活力,也满足了大众对多元化休闲娱乐方式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文、商、旅融合发展。”中大国际剧场运营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