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妮
“疾风和暴雨结成知己,然后把生命交给饥饿的土地,镰刀与锤头结成兄弟,然后把生命交给血染的红旗……”近日,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在我省政协委员中掀起了新一轮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文博工作者,这部剧不仅让我以从业者的视角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也引发我进一步对革命历史、红色文化以及纪念馆工作的积极思考。
再现革命低潮时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西北岁月》的故事始于1927年,正值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这部剧以西北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习仲勋、刘志丹等革命先辈在复杂环境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开辟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全剧使人灵魂如沐,深刻感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守信仰的力量。
浓郁的乡情,纯朴的泥土气息。《西北岁月》对从“清涧起义”到“渭华起义”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进行了生动再现,极具现场感,就像回顾家门口的故事一样,看着亲切,体会深刻。尤其是剧中人物那浓郁的陕西乡音,剧中呈现出的陕西风土人情等“陕西元素”,都让观众感受到浓郁的“陕味”,直接地气。
厚重的历史,艺术的呈现。《西北岁月》用生动的影像语言,将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唤醒,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触碰那段历史,去感受那份革命情怀。这是一部党史剧目,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现场党课,吸引观众从荧屏上感悟伟大历程,从思想上升华,传承红色基因。
《西北岁月》带给我很多启示:革命历史的传承与弘扬,不仅要持续挖掘阐释与研究,讲好党的故事,而且要让革命文化走入生活,必须不断创新方式和手段,用科技赋能革命精神的传承。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国家级博物馆,是全面展示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伟大历史,以及弘扬延安精神的主要阵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基地。馆内有《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等多个大型展览,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同时,延安革命纪念馆中还收藏有与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进入新时代以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努力在革命文物高质量发展上有创新,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和服务作为核心工作,提升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我们首先在“精品”上见真章,着力打造《延安十三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型专题展览,荣获2024年由国家文物局、国家民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的“和合中华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即将在各自治区和港澳地区举办巡回展览。我们推出的“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等系列教学案例和思政专题课,不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力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连续获评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和精品项目。
对革命历史最好的继承、对革命前辈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在发挥革命文物“育人”作用上做大文章,要在“转化”上求突破,创新价值阐释,让革命文物有新表达、新活力,让革命文化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目前,一批AR智慧展示与讲解系统将全面上线,动画电影《小青马》正在积极推进制作中,以一件珍贵文物讲好党的故事、讲活革命精神,希望明年与观众见面。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