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商州渔业:从“零星养殖”到“全链发展”

□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郭乾琪

初冬的商州,寒意渐浓,位于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张村的食品产学研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机械设备轰鸣穿梭,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基础收尾工作。据悉,正在冲刺建设的是规划投资1.2亿元、一期投资3000万元的冷水鱼加工项目。

“目前,生产车间内部已装修完毕,设备也正在安装调试,工人正在对外部的绿化和道路施工进行最后的冲刺。”在项目现场,商州区畜牧兽医中心主任赵永健介绍道。

2024年,商洛市水产品总产量达7537吨,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吨大关。然而,一个现实困境摆在面前:目前,全市冷水鱼销售以活鱼为主,存在运输成本高、产品损耗大、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

为提升全市冷水鱼养殖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能力,延伸渔业产业链条,商州区果断上马冷水鱼加工项目,充分利用商州区食品加工产学研示范基地现有标准化厂房,进行食品加工升级改造,旨在打造一个集初加工、精深加工、大宗贸易与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品加工中心。

“项目计划11月达到试运营条件。”赵永健表示,项目建成后,可将冷水鱼销售单价由每公斤60元提高至每公斤120元。

据测算,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生产三文鱼切片达2000吨、深加工产品达1000吨,年可实现产值3.1亿元,亩均产值达600万元,上缴利税600余万元。项目将直接带动25个村集体年分红150万元,并提供35个稳定就业岗位。

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商州区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优势,聚焦设施渔业,推动渔业完成从“小户零星养殖”到“全产业链齐全”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4年底,全区已建成各类养殖基地21个,淡水养殖面积达710公顷,水产品产量达3005吨,渔业总产值达7800万元。同时,建立了以鳟鱼、鲈鱼、小龙虾为主,涵盖苗种繁育、标鱼养殖、渔业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商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彭志华介绍。

与此同时,商州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推广国内最先进的鱼菜共生4.0智慧养殖系统,全程零排放碳和液废、固废;大力推广陆基圆桶养殖技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三岔河镇闫坪村联农带农设施渔业项目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运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0个,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5.75万元稳定收入。商州区绿色智慧渔业工厂年产鱼苗500万尾、成鱼800吨,通过冷水鱼产业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渔家乐、乡村旅游等,预估衍生年产值不低于3000万元。在大赵峪街道,总投资1.3亿元的商洛市冷水鱼苗种繁育中心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预计2026年底全面建成并投产。

据了解,近年来商州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村集体组织+大户示范+群众参与”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联农带农经济,成立19家新业态公司,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带动50个村集体经济增收39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350人。2024年,渔业带动就业3310人,带动脱贫人口1860户2280人增收。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