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马尤翼
临潼石榴、周至猕猴桃、阎良甜瓜、长安草莓、鄠邑葡萄……这些烙着西安地理印记的特色农产品,既是地域名片,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起点。近年来,西安以特色农产品为抓手,逐渐打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链路,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如何让农业产业化成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点”?9月24日,西安市政协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召开专题协商会,专家学者、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与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为破解西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难题、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把脉开方”。
为开好本次协商会,会前,西安市政协下足“调研功夫”,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对全市8家经营主体进行实地调研,并赴安康、西宁、银川等地考察学习,函调杭州、沈阳、郑州等地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协商会靶向建言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开发不够、品牌不够响亮、产业链延伸不足。”西安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张雪琴作专题调研情况说明时建议,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提升,培育特色产业“链主”龙头企业,推动“西安特产”向“西安品牌”升级,激活西安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土农产品要在激烈的全国市场中博弈取胜,必须依靠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正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引擎。
近年来,周至猕猴桃在全国“C位出道”。其中,下足“科技功夫”的陕西佰瑞研究院对猕猴桃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全国行业之首。如何让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化按下“加速键”?市政协委员、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雷玉山对此有“经验之谈”。
“多数农业企业规模较小,自身资金实力有限,融资渠道狭窄,难以满足研发经费需求。”雷玉山建议,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强市的优势,推动跨学科跨行业融合创新,激发创新动能。围绕西安的优势产业和科技资源,试行重大难题竞争性招标立项,尤其要提高企业牵头实施涉及产业化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能力,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请。聚力在突破性品种选育、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撑引领农业产业化进入高科技时代。
农产品加工链是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关键纽带,有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西安市乳制品、蔬菜、猕猴桃三条百亿级产业链,葡萄五十亿级产业链日益壮大,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但部分区县仍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精深加工环节薄弱,大量果实以鲜果形式出售,遇市场波动时农户收益受影响较大。”市政协常委、陕西明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乔漉调研发现,目前农产品仓储、物流配套不完善,部分山区特色产品因冷链设施不足导致损耗率较高,建议打造“全链条”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精深加工园区,并完善仓储冷链体系,在周至、蓝田等主产区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将山区特色农产品损耗率降低至8%以下。
面对“产品卖不上价、山区好货烂在半路”的难题,产业链的作用就像“破局利器”,市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市林木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张创新建议,在后端流通增效方面,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集散中心+产地田头市场”三级流通网络,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支持在产地建设预冷库、冷藏库,发展冷链专线运输,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模式。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与乡村直播带货达人,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拓展销售渠道,助力特色农产品直达消费者。
从“藏于乡野”走向“声名远播”,打造农业品牌是产品溢价的“金钥匙”,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要以品牌建设筑牢农业产业化‘护城河’。”市政协委员、陕西勇智律师事务所主任千亚宏提出,将长安文化、丝路文化等元素融入农业品牌建设,讲好“西安农产品故事”。比如,为临潼石榴赋予“丝路贡品”文化标签,为周至猕猴桃打造“秦岭生态果”形象,让文化成为品牌的“加分项”。同时,完善质量追溯体系,让“安全放心”成为西安农业品牌的核心标签。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3家,依法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906家,培育家庭农场3386家。庞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为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要真正释放“集群效应”,利益联结机制的探索是核心纽带。
“目前西安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以订单合同型最为普遍。”民建会员、西安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宏伟说,由于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看行情下饭”的特性,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不稳定,企业农户收益难料,缺失风险防范共担机制,农民作为“股东”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实际分红收益非常有限。
党宏伟直言,政府要树立“投行思维”发展农业产业,构建起“政府财政引导+企业市场运作+循环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模式,制定推广使用标准化订单农业合同范本,通过奖优罚劣机制保护各方利益,使其成为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有效纽带。
观点不断碰撞,思路不断打开,现场的讨论从“畅所欲言”转向“靶向破题”,针对会上提出的产业发展痛点,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以明确举措传递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决心。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稳胜表示,下一步,将把委员建言融入工作实践,主攻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全链条升级挖掘产品价值,切实解决“附加值偏低”问题。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优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主体作用,构建更便捷、更精准的金融支持体系,以“补短板、强优势”的靶向举措,推动西安农业产业化迈出更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