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第04版:商界 上一版   
上一篇

关于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机制的探索

□ 李昕峻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健全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机制成为关键。这一机制旨在依据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严重程度、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和惩处措施,实现保护与惩罚的平衡,帮助未成年人回归正途。

一、现有机制存在的问题

分级标准模糊。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处理存在“一刀切”或过度宽容的情况。轻微罪错与严重犯罪在处理上区分度不够,部分轻微罪错可能因缺乏适当干预而升级;而对于一些严重犯罪,惩戒的威慑力又显不足。

专业资源不足。心理和教育矫治等专业人员数量匮乏。在面对大量罪错未成年人时,可能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针对性的教育课程。专业矫治机构的设施和资源有限,一些青少年矫治场所的硬件设施老化,教育资源更新不及时,影响矫治的实际效果。

衔接机制不完善。司法机关、矫治机构、学校、家庭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不畅。例如,司法机关在处理完案件后,相关罪错未成年人的详细情况和矫治建议可能无法及时、完整地传递给矫治机构,导致矫治机构需要重新了解情况,浪费时间和精力。从矫治机构回归学校或社会的过渡阶段缺乏有效引导,出现未成年人矫治完成后,可能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或难以适应社会环境,而再次出现问题。

二、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一)科学设定分级标准

从行为性质来看,分为轻微、较重、严重罪错三种。一是轻微罪错。如偶尔小偷小摸、轻微校园欺凌等,行为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显著轻微。此类未成年人主要以教育训诫为主,通过社区服务令、责令赔礼道歉等方式,让其认识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社区工作人员、学校老师监督执行,期限可设定在1至3个月。二是较重罪错。包括多次盗窃、结伙斗殴等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需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法治教育课程,可安排在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法律专家进行3至6个月辅导,并要求其定期提交思想汇报,观护基地负责评估其矫治效果。三是严重罪错。如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严重犯罪行为,在司法审判后,应在少年管教所执行刑罚,同时加强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在服刑期间提升自身素养,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服刑期限依法律规定执行,矫治团队包括监狱警察、教师、心理医生等,应为其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

从主观恶性来看,分为低、中、高三种等级。一是低主观恶性,未成年人可能因为好奇、模仿、一时冲动等偶然因素犯错,事后有明显悔悟表现。二是中等主观恶性,存在主观故意,明知行为不当但仍实施,对行为后果有一定认知但不够深刻。三是高主观恶性,表现为恶意谋划、蓄意伤害他人,对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有清晰认知却执意为之。

(二)协同多方共同参与

家庭层面。家长要接受亲职教育,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配合司法机关和社会机构对孩子进行矫治。

学校层面。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建立学生不良行为早期干预机制,为罪错学生回归校园创造条件,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

社会组织层面。鼓励公益组织、志愿者团体参与,提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就业帮扶等服务。同时,可设立专门的帮扶项目基金,保障帮扶活动的持续开展。

(三)完善效果评估与动态调整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阶段矫治结束后,综合考量未成年人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学业进展、社会交往等方面,运用专业量表、实地走访、多方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矫治措施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干预矫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真正实现对罪错未成年人的精准帮扶与转化。(作者单位: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检察院)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