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第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杨凌:奋力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本报讯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5月27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奋力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高质量建设杨凌示范区”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今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杨凌示范区第十一次省部共建会议明确提出,“要扎实推动杨凌示范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随后,我省印发《支持杨凌示范区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杨凌示范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玲介绍,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未来农业竞争前沿,标志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今年以来,17个小麦新品种进入国审公示,创历史新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陕西首头高育种值克隆奶牛、国内外已知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种质资源;海斯夫公司成功开发了生物全合成香兰素等高价值产品;翔林农业生物公司昆虫信息素技术研发全国领先,产品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一线;棚掌柜公司首创温室全要素智能调控技术体系,实现全国产化自主可控;杨凌“神农大脑”中医药大模型正式发布,数智赋能乡村振兴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

在完善成果转化配套服务方面,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累计征集“三项改革”科技成果100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75项、交易额4.1亿元,同比增长39%;深化农业科技市区合作,92个项目加快推进,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发集团共建产业园区、育种基地、示范基地,加快形成区校企协同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新格局;制定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六项行动”,持续推进“1123”工程,全域建设“吨粮田”,加快打造农高会猕猴桃、苹果、旱作节水等10个全产业链田间展;示范区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7个,农林牧渔业产值、农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二。

聚焦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杨凌示范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抓培育、优环境、建集群,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式孵化培育体系,每年举办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秦创原杨凌旱区现代农业高能级科创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1300多家,培育规上企业40多家。目前,农产品加工、农业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3个产业集群已形成“雁阵效应”,近三年每年新增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今年新增1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产业高地初具规模。

5月19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杨凌分论坛在杨凌示范区举行。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政府官员、农业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农科城,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与减贫合作开展深度对话。

目前,杨凌已在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境外园区,完成小麦、玉米、大豆等13大类115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动2项陕西农业技术标准转化为白俄罗斯官方标准。杨凌示范区外办主任、上合办常务副主任马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引导推动国内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试验试种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品种,持续开展小麦、苹果、小杂粮等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快推动农作物新品种在境外审定。

今年以来,杨凌国合集团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截至目前,已向中亚、南亚、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出口苹果、猕猴桃、蓝莓等10多个品种的新鲜水果,发运130柜、货值3250万元人民币。

杨凌示范区工业和商务局局长李继广表示,今年还将依托中省、示范区等海外资源优势,深耕“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市场,推动设立阿拉山口及霍尔果斯双运营中心、东南亚农产品集采中心、阿拉木图及塔什干海外仓,推广杨凌、陕西以及国内优质品牌产品,在提升对外贸易交流便利度方面打造“杨凌模式”。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