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第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陕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

本报讯 (记者 李荣 王斌)5月16日,省生态环境厅在商洛市商州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制度,加强调查监测,强化执法监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

全省布设503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

我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目前,全省有陆生野生动物792种、鱼类140余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1种。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一站多点(样地)”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布局,全省获批8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布设503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建设西部地区唯一的环境DNA生物监测实验室,探索开展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物种监测;实施了包括秦岭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聚焦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我省不断强化协同合作,秦岭地区六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签署《加强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备忘录》,成立了秦岭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专家委员会,推动秦岭生态保护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支撑、机制化运行。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跨区域司法合作机制,陕川甘三地13家中院签署《环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协同保护协议》,与省林业局探索建立“林长+院长”工作机制,实现森林资源领域行刑、刑民无缝衔接。

商洛森林覆盖率达70%

商洛市全域位于秦岭腹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商洛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实施重点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0%,有种子植物1012种,陆生野生动物358种。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倍介绍,“十四五”以来,商洛市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制定实施《商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2020—2035年)》,先后建成洛南、镇安等县及鹰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野生动植物保护视频监控平台;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设立增殖放流平台7个,近三年增殖放流经济鱼类170万尾、珍稀濒危物种大鲵、多鳞白甲鱼1.1万尾。同时,不断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及非法网络交易等活动,围绕秦岭“乱排乱放”“双高”交通建设及采矿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有效巩固秦岭生态保护成果;积极推进碳汇经营权流转试点,2024年完成全省首批CCER林业碳汇交易,并发行了首张林业碳票,实现了陕西省CCER林业碳汇交易“零”的突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实施陕西秦岭东段松材线虫病防控隔离带建设项目,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远低于省控指标。

商州区发放“生态贷”5.67亿元

近年来,商洛市商州区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先后获评全国第六批、省级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商州区分局局长雷关博介绍,在夯实环境本底方面,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全市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陆生高等植物春季调查。2024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同比增加13天。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99.25平方公里。“十四五”以来,完成营造林18.43万亩,顺利通过全省低碳近零碳试点中期评估。修复矿山2497.65亩,治理水土流失30万亩。同时,大力发展文体旅康养产业,推动“赛事+旅游”深度融合,通过举办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低碳赛事等国际国内精品赛事,构建城区、镇村全覆盖的健康体育运动网络,镇办、村社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快速转化机制,核算GEP总价值206.71亿元、张峪沟VEP价值3.42亿元,发放“生态贷”5.67亿元。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