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是一块古老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红色热土。
无定河是榆林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作为无定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王圪堵水库就像一颗碧蓝的宝石镶嵌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这里水域辽阔、碧水蓝天、草木丰茂、飞鸟翱翔,呈现出一派“塞上江南”的生态之美。
位于陕北高原的榆林整体严重缺水,在榆林市水资源调配格局中,王圪堵水库是一座总库容达3.89亿立方米,以供水、拦沙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榆林市工业、农业用水的总源头,王圪堵水库的建成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榆林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
王圪堵水库项目建设事关榆林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榆林分行从王圪堵水库项目建设伊始,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面对王圪堵水库建设项目投入资金量大、收益回款期限较长、整体资金流动性不足且融资成本较高的现状,近日,在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兴业银行榆林分行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高效落地13.5亿元项目贷款,为王圪堵水库项目运营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彰显了兴业银行榆林分行情系老区、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成为深耕民生领域、创新绿色金融的典范之作。
民生之基:
从“缺水困局”到“活水丰碑”
王圪堵水库作为榆林市水网“东线引黄+西线引黄+水库+矿井疏干水”工程的重要枢纽,肩负着“东西连通、南北互济、统一调度”的核心使命。过去,绥德、米脂、子洲和高新区、科创新城、横山新区、榆林城区、靖边县城的居民长期面临“守着黄河缺水喝”的困境:工业用水受限、农业灌溉受阻、生态补水不足,每年仅入黄泥沙量就达千万立方米,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痛点”。“水库不仅是‘水缸’,更是‘生态调节器’。”榆林市水务集团王圪堵水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座大型水利枢纽以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000年一遇的校核标准,设计年供水能力达1.5亿立方米。如今,它已实现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18万立方米,为治黄大业作出贡献;年工业供水3200万立方米,为能源化工基地提供“源头活水”;年农业灌溉补水4000万立方米,让14.6万亩灌区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年发电量1200万千瓦时,以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数字赋能:
绿色金融浇灌“民生之树”
王圪堵水库运转的背后,是一串跳动的“绿色数字”。作为一级饮用水水源地,王圪堵水库的运转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兴业银行榆林分行以创新思维破局,为项目设计了“绿色信贷+数字风控”双引擎方案:13.5亿元绿色贷款,通过“项目收益权质押+集团公司担保”,突破民生项目收益低、投资大的传统桎梏,完成集团资金成本管理目标,年节约企业利息支出超1000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兴业银行榆林分行深入挖掘“公私联动”潜力:为集团公司、项目公司200余名员工办理代发工资、低碳信用卡。
攻坚之路:
一支队伍的十年坚守
从“纸上蓝图”到“地上工程”,是兴业银行榆林分行攻坚团队的十年接力奔跑。2016年,打下“第一根桩”:面对“收益低、风险高”的质疑,兴业银行榆林分行跑遍数十个政府部门,面对项目移民搬迁投资的不确定以及项目推动的缓慢,项目不得不暂时搁置,但这为后期项目的推动落地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啃下“硬骨头”:既然项目暂时无法介入,那就另辟蹊径,从项目的下游企业介入,上下游均属于一个集团企业,对于下游的融资,同样可以缓解集团整体的财务紧张局面,为项目成功落地1亿元的流动资金借款。2024年,按下“加速键”:兴业银行榆林分行推动设计“收益权质押+资产盘活”方案,随着政府部门项目投资的确认,该项目终于迎来深入合作期,最终实现项目全面落地,完成客户提款,进一步缓解了企业资金困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深双方各类合作。“把民生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靠的是‘民生无小事’的初心,靠的是永不言弃的信念。”兴业银行榆林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伟刚说。从企业接洽到方案设计,从资料收集到报告撰写,他们奔波于企业、政府、上级行之间,磨破了嘴皮子、跑细了腿,终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生态与未来:
一库清水的“活水效应”
王圪堵水库的建成,正书写着更宏大的生态叙事。社会效益:为全市近200万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年均向黄河下游抗旱补水1亿多立方米,惠及农田、湿地、生态保护区;经济效益:支撑能源化工基地产值增长30%,带动库区周边就业超1.2万人,形成“水库+旅游”产业链;生态效益:通过智慧灌溉系统减少年入河泥沙300多万吨。
从2016年到2025年,兴业银行榆林分行用近10年光阴诠释了兴业人的担当:它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创新的策源地、生态的守护者。而水库的正常运转,是榆林市“东西连通”水网格局形成的基础,待东线、西线引黄工程完工后,富余水资源将汇入王圪堵水库统一调配。届时,这座“中转站”将真正成为全市水资源调配的“中枢神经”。“这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接力赛。”张伟刚接过接力棒时满怀信心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绿色金融浇灌民生之树,让每一滴水都流淌出幸福的温度。”
兴业银行榆林分行通过持续发挥创新业务优势,坚持“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发力降碳减污领域,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在榆林市被确定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之际,积极推进资产业务绿色转型,落地兴业银行榆林分行首笔水权质押类贷款10亿元(授信13.5亿元)。通过持续提供金融活水,截至2025年3月末,兴业银行榆林分行重点转型领域资产余额达64.44亿元,转型投行FPA达29.93亿元,绿色贷款余额20.08亿元,绿色融资余额48.63亿元。
张伟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榆林沃土、情系老区人民,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优势,进一步提升全方位、综合性、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水平,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擦亮“绿色银行”特色品牌,为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老区振兴新篇章贡献兴业力量。
(张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