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近年来,武功县积极创建刺绣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依托武功刺绣研究院、馨绣布艺技术培训学校,成立馨绣民间手工布艺专业合作社,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三年多来已举办培训班32期,参训群众1260余人,带领群众走上传统文化发展创新致富路,推动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4月10日,记者走进咸阳市武功刺绣文创馆,几位绣娘正专注地进行刺绣,针尖流转间,五彩丝线上下翻飞,花瓣、动物等图案逐渐清晰,绽放着千年传承之美。
武功刺绣历史悠久,是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备受瞩目的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合作社+学校+基地+农户”模式,建起了38个村级生产点,确立生产大户2000多户,生产基地安置员工286名,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和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村低收入家庭就业渠道,帮助留守妇女、残疾人等实现照顾家庭、盘活农田、就业增收“三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