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蜀莹
创新政协委员工作室与“四下基层”要求的融合机制,实现镇(街道)委员工作室对镇(街道)所辖村(社区)全覆盖、界别委员工作室对联系单位全覆盖,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拢,进一步强化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使政协委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情、民意、民需。通过面对面的宣讲、交流,使群众更加了解党的政策,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落实效果,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解决基层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总体情况
佛坪县政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场所,嵌入式建成了覆盖乡镇街道、界别、职能部门等3种模式的11个委员工作室。2021年6月,佛坪县正式启动委员工作室创建工作,先后在全县各镇(街道)、医卫界、工商联界及县政协机关成立委员工作室;2022年底,成立曹英文个人委员工作室;2024年3月,建立教育体育界委员工作室。2024年,各委员工作室开展协商调研活动97场,协调解决群众身边事96件,《群众“关键小事”就是履职大事》《林麝养殖场里来了“土专家”》《“金银谷”的两次新跨越》等有关委员工作室活动的鲜活事例被《人民政协报》《陕西日报》《各界导报》等中省媒体宣传报道。
二、具体做法
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充分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实现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从“做群众工作”向“由群众做工作”转变。通过党政点题、界别选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着重就涉及基层治理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公共利益问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推进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
一是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和委员下沉各委员工作室,践行“不学习不调研,不调研不协商”工作法,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础课”,把调研视察的专业知识作为“专业课”,把佛坪当地地理历史文化作为“必修课”,根据各委员工作室功能特点、资源禀赋以及每月调研主题,有针对性、侧重性地开展宣传宣讲,做到既规范标准,又各具特色。
二是聚焦群众“关键小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县政协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县委决策部署,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确定调研课题,将政协协商、民主监督、议政调研等工作的调研协商活动全部下沉到各委员工作室,一体推进政协各类履职活动下基层,2024年,共深入基层开展“微调研”90余次,提出“微建议”320余条,为民办实事好事96件。
三是面对面倾听民意,深入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聚焦民生诉求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包联地区督导信访化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化“上访”为“下访”,及时解决初信初访,持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动态清零。积极推动矛盾调解资源横向贯通,结合自身所能,主动认领代办信访事项,采取社情民意信息、协同式监督等多种方式,联调联动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2024年,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下访接访23次,包抓信访案件3件,协调解决信访问题3个,推动化解矛盾纠纷9项。
四是紧盯民生关切,深入开展现场办公下基层。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包联村调研督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依托委员工作室,动员委员下沉收集提案线索、反映社情民意,定期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服务”,报送“微建议”,推动解决了西岔河镇和谐小区楼道内杂物乱堆乱放,以及长角坝镇及大河坝镇移民小区路灯安装、车棚修建、健身器材更换等一批民生实事。2024年,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办公50次,形成社情民意信息16篇。
三、经验与启示
(一)委员工作室与“四下基层”要求融合机制的创新实践,是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的有力举措。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就政协协商而言,建言专业、程序规范,参与主体多是政协委员、党政有关部门。有的委员虽然表现积极,但因调研广度深度不够,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所提的意见建议可操作性不够强,委员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最终导致各种合理化意见建议被党委政府真正采纳的并不多,直接影响了政治协商功能的发挥。而基层协商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协商更加接地气,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但协商民主意识不强、协商机制不够健全,委员工作室与“四下基层”要求融合机制,能够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二)委员工作室与“四下基层”要求融合机制的创新实践,是顺应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趋势的有力体现。委员工作室与“四下基层”要求融合机制,把政协的组织优势、民主过程、协商方法体现和落实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工作中,推动政协工作重心下移、委员资源力量下沉,增强委员履职活力,扩大委员履职舞台,使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更加紧密、履职方式更加多元、履职成效更加显著,为委员履职创新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和平台。
(三)委员工作室与“四下基层”要求融合机制的创新实践,是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建立委员工作室与“四下基层”要求融合机制,搭建协商平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不仅满足了委员工作室高质量履职的内在需求,也显著提升了政协协商在助力基层治理方面的效能。利用委员工作室这一平台广泛听取民众意见、汇聚民众智慧,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与需求,广泛凝聚协商民主的智慧与力量,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系佛坪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