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宏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主动对标对表“四个凝聚”要求,勇担政治使命,深化实践探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聚焦“铸魂”,让人心在思想引领中凝聚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把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要用理论增进认同。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第一遵循”来贯彻、“第一要件”来落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增进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要用党建引领方向。持续深化“两个全覆盖”,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通过丰富的党建活动,引导委员始终与党委同心同力、同频共振,把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要用书香浸润社风。打造特色读书品牌,引导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书香政协引领书香家庭,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用浓郁的书香引领人、鼓舞人、启迪人,涵养浩然正气,凝聚社会正能量。
二、聚焦“团结”,让共识在联谊交流中凝聚
人民政协要广泛团结各族各界、各阶层人士,为高质量发展寻求最大公约数。要发动委员为改革增动力。采取专题宣讲、媒体推送、走访座谈等形式,宣传深化改革的目的意义、方法成效,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及时反映群众改革意愿,调研改革热点难点问题,探索政协改革新路径,做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有力推动者、积极实践者。要联谊阶层为发展聚合力。以茶话联谊、拜访慰问、考察视察等活动为载体,认真听取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人士的意见,积极回应关切诉求,引导他们发挥人脉资源多、联系范围广、接触层面宽的优势,宣传推介产业资源,牵线搭桥招引客商,为发展献计出力。要引导宗教为和谐添活力。坚持宗教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的理念,加强与少数民族、宗教人士的常态化联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公益慈善服务社会,引导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为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力量。
三、聚焦“服务”,让智慧在协商建言中凝聚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中心大局工作集智献策。要围绕大事调研找路子。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壮大、全域旅游升级、重点项目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深入调研、解剖麻雀,积极探寻破解瓶颈的办法,主动谋实解决问题的路径,以高质量建言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紧扣难事监督想法子。着眼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法规执行等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提案督办、民主评议、社情民意等形式开展协商式监督,提醒不足、督促整改,助力部门工作提质增效。要瞄准实事协商出点子。紧盯吃穿住行、上学就医、社会保障、基层治理等群众关切,灵活搭建“田间街头”协商平台,组织开展小切口的界别协商、对口协商、小微协商,充分听取意见诉求,协商讨论解决办法,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四、聚焦“作为”,让力量在示范带动中凝聚
人民政协要引导委员发挥特长优势,以担当作为影响带动群众实干奋斗。要冲锋一线凝聚共进力量。引导委员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在做强特色产业、做优精品民宿上先闯先试,在人居环境整治、秦岭生态保护、垃圾污染治理等工作中担当奉献,以实的作风和业绩影响带动群众一起干,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要投身治理凝聚共建力量。引导委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婚姻家庭中多说和谐之话,多做和谐之事,深入开展民情恳谈、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要扶助弱困凝聚共济力量。引导委员和各界人士关爱弱势群体,发挥各界爱心济困协会作用,帮助大病患者、孤寡老人、受灾群众、困难家庭学生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用爱心善举传递社会温暖,在和衷共济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太白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