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彦伶)12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副厅长黄新波等介绍了陕西大力实施“链长制”、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近年来,省工信厅坚持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围绕链式机制、链式发展、链式创新、链式招商、链式服务精准发力,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全省重点产业链发展量质齐升,为推动陕西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持续强化组织领导,推动“链长制”机制发挥效用。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原有的24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优化拓展为34条,由31位省级领导担任链长,相关省级部门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编制产业链提升方案、绘制发展图谱,各市(区)承接省级重点产业链建设任务,形成了“链长统筹、链主带动、专班服务、市(区)协同”的工作格局。今年1至10月,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在库规上工业企业3954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47.4%,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36%。
持续强化梯度培育,推动链式发展成势见效。截至目前,全省培育链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约1.79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约1.15万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5户、上市企业64户,分别占培育总数的64.8%、68.6%、99.5%和79%。累计认定“链主”企业74户,培育后备“链主”企业116户,支持“链主”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开展配套率提升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支持重点项目428个,带动社会总投资600余亿元。
持续强化链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依托34条重点产业链,累计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9家,布局建设28家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带动研发投入增量134亿元。举办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路演系列活动,超过50项技术现场展示推介,与21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发布企业技术需求262项、科技成果138项,推介高价值专利和待转化项目925项。
持续强化链式招商,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制定印发《陕西省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列支专项资金支持开展链式招商,精准谋划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引资项目286个,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23场,招引和对接项目105个,签约金额超过220亿元。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推动213个项目落地,项目投资总额1541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148个,总投资2444.5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63个,总投资312亿元。
持续强化链式服务,推动优化要素保障供给。构建多层次产业链融资支持体系,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实施“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确定24家银行机构为主办行和参与行,累计为1794户产业链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带动支持我省中小微企业超过15.6万户。坚持人才引领赋能,联合省人社厅、西安交通大学举办重点产业链企业系列招聘活动,累计邀请1000家以上链上优质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编制完成34条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采集16686户产业链企业2217个类别、172689条有效用人需求信息。
黄新波表示,下一步,省工信厅将坚持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协同省级产业链有关责任部门和各市(区),持续抓好产业链提升工作,优化政企沟通服务,坚定不移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链群,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筑牢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