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森林粮库”概念,强调通过发展森林食品,丰富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森林食物已经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人均森林食物产量约140公斤,居世界前列。
陕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秦岭、巴山、关山、黄龙山和桥山五大林区,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82.4%和蓄积量的94.4%,为发展“森林粮库”提供了坚实基础。发展“森林粮库”,不仅是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省林业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为此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承载力,科学规划“森林粮库”发展布局:在秦岭等生态环境脆弱且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敏感区域,应优先发展林下经济和中药材种植,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优势;在黄土高原等地区鼓励种植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作物,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对森林食品领域科技研发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森林粮库”产品的升级换代、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提升“森林粮库”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森林粮库”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森林资源的生长、分布、变化等信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远程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鼓励林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协同发力,突破轻简化栽培、机械采收、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为“森林粮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相关政策,加强林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食物生产条件。通过电商平台的信息优势与物流优势,实现“森林粮库”产品的线上销售,打破地域限制,扩大市场规模,实现产品的快速流通和销售。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提升陕西森林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森林食品。
四、推动产业融合与升级。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立体种植和养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推动林业与农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等新兴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林下经济与自然教育、休闲疗养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