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靖
从我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一次到西安,在这个城市里求学、工作、成家、生活,至今已经40多年了。每一年每一天,我都在亲眼见证这座古城的沧桑巨变。不知不觉间,曾经在全国众多省会城市中显得古朴无华甚至有些土气落后的西安,已经成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是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枢纽与中华文明的窗口。
老城记忆
我上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入学时的师大校园,旁边是八里村、长延堡村和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周边的交通状况、基础设施、商业环境、文化娱乐设施远没有现在这么好。那时,陕西广播电视塔还没有动工,学校附近最高的建筑就是东北方向孤零零立着的大雁塔。从大雁塔向东、向南一直到秦二世墓、寒窑全是庄稼地。师大的正门是西门,正对着的道路是长安路。长安路向南经三爻村,爬过一个大坡就到了长安县;向北经八里村、小寨、南稍门就是西安城了。长安路既不平坦,也不宽敞,路两边几乎全都是菜地。相对繁华的是小寨、钟楼一带,但那时候的西安城,人们大多还住在平房里。在我的记忆中,钟楼、鼓楼、邮电大楼和南门、西门的城门楼子就是高大雄伟的建筑了。那时的街道都不太宽,商铺多是两三层高的红砖房和砖木混合的瓦房,行人、自行车、汽车都在一条道上走,叮铃叮铃的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成了最好听的旋律。
雁塔锦绣
一眨眼就是40年。在我眼中,西安的变化太大太大了。其一,便是我的母校北边的大雁塔脚下了。
大雁塔再不是孤独的一座灰蒙蒙的塔了。他周边空旷的田野,如今是西安最繁华的旅游景点,成为西安的地标性街区和金色名片。大雁塔北面,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八级叠水变频方阵是世界上最大的喷泉方阵,每当夜幕降临,水雾光影秀就会轮番上演,水柱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配合着五彩斑斓的灯光,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莲花朵朵、云海茫茫、海鸥展翅、飞龙喷水的壮观水景,为游客带来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大雁塔的东边,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公园“大唐芙蓉园”,景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唐园林建筑,集中展现了唐王朝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豪迈精神,璀璨夺目、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以及横贯长空、睥睨一切的雄浑气势。大雁塔的南边,是中国唯一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步行街“大唐不夜城”, 占地9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我工作的单位是出版社,每当有外地的作家和同行第一次来西安,我有空就会带他们来这里体验一下盛唐长安的恢宏气象,但见:雕梁画栋披锦绣,楼台错落如仙境;火树银花耀九天,霓虹斗艳作瑶宫;飞天舞伎旋瑶台,诗墙流转谪仙句;贞观雄风扑面来,千载文光入梦来。
长安巨变
在我眼中,还有一处变化,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西安城市化的伟大进程。
我与妻子同校,都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我们成家后,常常会去她娘家转转。她娘家在长安县王曲镇贾里村,就在长安县城南边二三里,常宁宫的西北边。我们每次回贾里村,必定要经过长安县县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安县,农村、农民、农业依然占主体地位。长安县城所在地韦曲镇就是一个大集镇,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县政府周边百十米外全都是村舍农田。每逢夏收季节,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碾麦扬场的场景。县政府大院,也被当作晒粮扬场的首选之地。
2002年,长安县撤县设区,城市化的浪潮让这个农业大县开始嬗变。此后再去贾里村,几个月就会感受到一次新变化:一片片庄稼地陆陆续续成为热火朝天的工地,一栋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三星公司、中兴通讯公司、比亚迪公司、法士特等重大项目纷纷在这里落地,“万科城”“富力城”“智慧城”“绿地”“雅居乐”“观天台”“揽月府”等现代化社区星罗棋布……
过去的神禾塬逐渐变成了大学城。宽阔的学府大街,道路笔直、绿树成荫,花草丰茂,高楼林立,两边的广大区域内汇集着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40多所高校。书香路、翰林路、文苑路、学士路、硕士路、博士路这些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道路和樊川公园、长安公园、中央公园、潏河公园、韦曲公园等20多个城市公园与这些院校相依相靠,互相映衬,形成了陕西乃至西部最美的教育旅游景区。
过去的少陵塬也一天天变成了“航天城”。新建的航天大道、神舟路、长征路、天和路、望月路、飞天路、终南大道、城市环线高速织成了一个“九横十纵”的路网体系,驻扎着中国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分院、航天时代公司、771所、7171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60余家航天重量级企业,汇聚了中国航天1/2的中坚力量,形成了包括运载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测控、卫星应用以及航天技术转化的全链条产业,成为我国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人们突然发现,这个就在身边的“航天基地”竟然是航天火箭的研制中心、载荷卫星的研制中心,增强了长安的底气和牛气。
贾里村也跟着变了。2011年,长安区政府通过《常宁新城总体规划》,贾里村变成了常宁新区的一个城中村。再去村子时,感到变化最大的就是常宁大街和长安大道的建成通车。尽管它是一条农村公路,却是按照一级公路的标准修建的,车行道是双向六车道,再加上人行道和晨练步道,路面特别宽阔,再现了“长安大道连狭斜”的盛唐气象。2020年以后,这条大道被亮化、文化、绿化、智慧化起来,人行道增设了景观照明路灯,设计了花廊花墙,成了一条通往秦岭的绿色生态走廊,一路上风光美不胜收,沿路都是跑步、骑行、郊游、休闲的市民和游客,听说还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最美道路和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大约是2020年,岳丈家传来消息,贾里村已成为常宁新区的重点开发区域,马上就要拆迁了。到了2022年,总造价160亿元的贾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始启动,将建设49栋住宅楼及社区配套,能安置6000户9200多人。上个月,听说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主体封顶。这意味着翘首以盼的村民们将早日搬回村子了。
西安,还在变,天天变,月月变,年年变,变得高楼林立、地铁纵横、高铁成网,中欧班列联通世界……这座千年古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踩在21世纪的浪尖重返世界之巅。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