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杨媚 记者 李荣)11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医疗保障局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居民医保参保待遇激励约束机制,从参保机制、缴费政策、服务体验等多方面优化升级,切实增强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省取消参保户籍限制,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保权益;推动外地户籍学生、学龄前儿童、新生儿等特定群体便捷参保,大学生学籍地参保后,毕业待遇可延续至当年底。同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连续参保或基金零报销人员设置提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激励政策,激励额度可以叠加,提高总额最高不超过大病保险原支付限额的20%。
2025年居民医保筹资政策明确,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30元,最少不低于700元,个人缴费标准维持每人每年400元不变。集中缴费期为10月1日至12月25日,连续参保缴费人员可享受2026年全年医保待遇,未连续参保或非集中缴费期参保人员将设3个月固定等待期,断保每满1年还将增加1个月变动等待期,等待期内医疗费用不予报销。退役军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可通过“绿色通道”参保,缴费后次月即可享受待遇。
省医保局推进“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实现参保动态精准监测;拓展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支持省内跨统筹区代缴居民医保费,新增“医保钱包”在线缴费及跨省缴费服务,近亲属间可共济使用。同时,优化异地就医服务,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跨省备案实现线上线下即时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覆盖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等场景。此外,参保登记延伸至村(社区)、高校等末梢,推行“一厅联办”“刷脸支付”等便捷服务,70%经办事项可即时办结。
据了解,我省通过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有效降低群众就医负担,2024年全省住院次均费用下降5.45%,患者个人负担下降4.92%,平均住院日缩短至8.64天,就医效率与质量同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