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王江波
10月的洛南,清晨凉意浸骨,河滨北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吊车铁臂正缓缓吊起一块白色公交站牌。“再往左挪两厘米,对齐路边的行道树!”4名工人戴着手套,一边指挥吊车摆放公交站牌一边固定底座,金属敲击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
这块写着“建设桥”的新站牌,即将为洛南市民出行提供清晰指引。记者凑近细看,只见钢化玻璃面板下,5路、6路、9路公交线路图用不同颜色标注,除了首末班车时间,下方还嵌着一块洛南风景的插画,“汉字故里・康养洛南”的绿色字体格外醒目。
“这材质抗风耐雨,用上十几年都没问题。”施工队长一边用抹布擦去玻璃上的浮尘一边说:“我们每天七点开工,争取本周完成最后12个站点的施工。”
“以前等车就像猜盲盒。”在南门口站,63岁的张桂兰老人提着购物袋,指着新站牌感慨道。过去三年,洛南县因城市更新拆除旧站牌后,公交线路陷入“无站可依”的困境,十字路口随意停车、五百米内多次停靠的乱象屡见不鲜。
市民的呼声始终被倾听。2023年洛南县两会上,县政协委员刘欣提交的《关于建设综合型公交候车亭的提案》,直指洛南县公交车“乘车无序、信息不明”的痛点;2024年暑期,在外务工的网友在“领导留言板”留言,企盼站牌成为“家乡名片”。今年6月,洛南县交通局联合县公安交警大队、城管局、城投公司等单位,对洛南县城区三家公交公司运营的6条线路、140个站牌进行全面设计,解决了过去城市公交招手即停的不规范问题。
“这140多块站牌,每一块都对应着群众的急难愁盼。”洛南县交通局副局长陈列平在施工现场接受采访时说:“新的公交站牌主要以河滨北路、河滨南路、迎宾大道为主线,辐射华阳路、中甫街、小渠路、英华路等道路,站牌上不仅标注了公交线路,还嵌入洛南县各地美景和文旅宣传标语,让站牌不仅实用,还能成为城市形象宣传的窗口。”
正午时分,东门口站的新站牌下渐渐热闹起来。来城关街道中心小学接孩子的李梦瑶老人对着站牌拍照,随即发给在西安工作的孩子:“学校门口有公交站牌了,不用再拉着瑶瑶追着公交车跑了。”
站牌带来的便捷,公交车司机赵师傅的感受更为直观。他驾驶的公交车刚停靠在新站牌旁,报站器就同步响起。“以前全靠乘客喊站,遇上下雨天视线差,经常停错位置。”赵师傅笑着说,“现在按站停靠,大家更守秩序了,单程也能省10多分钟!”
在刘欣看来,这场“静悄悄革命”的意义远超设施更新,“当市民能清晰看到公交线路和到站信息,不再跟着公交车屁股后面跑,就会真切感受到政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决心,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自然也会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