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殷博华 文/图
“叔叔阿姨请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未来用知识回报社会。”9月25日,阴雨连绵始放晴,在咸阳市三原县东周儿童村,看着面前一筐筐新鲜的蔬菜,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来么拉(化名)说,自己很小就来到了东周儿童村,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老师的教导下,她觉得每一天都很幸福,对今后的人生,她充满期待。
当天,在省慈善协会的组织下,陌禅餐饮文化传播(西安)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亚锋带领企业部分职工,为咸阳市三原县东周儿童村的孩子们送去了大米、蔬菜和食用油等物资。
据介绍,东周儿童村是一家专门无偿代养代教因父母犯罪伏法、服刑、劳教而无人抚养的少年儿童的慈善性质民办非企业单位,现有代管代教儿童21名。董亚锋听着孩子们的故事,一阵酸楚涌上心头。
“活动前期,我们专门了解了孩子们的情况,并依照需求进行采购,我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让他们吃得更好、更健康。”董亚锋说,“慈善不是给予,而是爱与温暖的传递。”
作为一家省级爱心企业,这次对东周儿童村的捐赠,只是企业多年来投身慈善事业的沧海一粟,10年来,企业把仁“种”在心里,将善化为行动。
说起企业的慈善事业,董亚锋讲起他第一次带领员工们参与慈善活动的经历。
2015年7月,榆林市子洲县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暴雨侵袭,长时间的强降水,把原本热闹的子洲县城区变成了一片“汪洋”,面对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县城群众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
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子洲县的情况后,董亚锋当即联系了抢险救灾指挥部,听闻灾区紧缺饮用水和即食食品,他第一时间组织采购了相关物资并连夜送往灾区。
“浸泡在水中的汽车、被水冲坏的商铺……灾区当时的一幕幕,我至今记忆犹新。”董亚锋说,创业路上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有了能力理应回报社会,想起灾区人民在领到物资后的感动,自己当即决定,要把慈善当事业来做。
帮助五保户实现脱贫、给留守儿童缴纳学费、为基层一线筹集抗疫物资……多年来,陌禅餐饮文化传播(西安)有限公司累计捐资捐物达50万元,参加各类慈善活动百余次。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善行义举中,企业也收获了诸多感动。
“感谢你们让我的孩子走进学堂。”2020年2月,董亚锋收到了一封来自榆林市的感谢信——五保户刘鹏飞的子女在企业帮助下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信中的文字虽然简短,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憧憬。
“看着孩子辍学,我做不到,我们缴纳的3年学费,让原本无助的家庭有了希望,为社会也培养了一名优秀人才。”董亚锋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为社会“育花育苗”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
如今,在积极参与捐款捐物、助学助医等慈善事业外,企业内部也形成了一套“善行”制度,让企业更具“家文化”,让职工更有获得感。
2015年,企业提出“日行一善”理念,将旗下2家餐厅的每日营业收入的1%投入慈善事业,为需要帮助的各类人群尽绵薄之力。
“截至今年8月31日,我们已经累计捐赠12.5万元。”董亚锋说,不仅如此,企业在给外地职工打造标准化宿舍,提供舒适住宿条件的同时,还在内部成立了“爱心基金”,鼓励高管们积极捐款,帮助职工排忧解难。
2021年,职工王伟(化名)家人突发急症,企业第一时间给他送去了4万余元资金,帮助他渡过难关。
“今后,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董亚锋说,爱就像是一座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陌生的人也能心连心。行善就好比修禅,但行善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