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闫智 寇静 王斌
在位于商洛市商南县城关街道碾盘村的瓜山片区,千亩茶园如翡翠般镶嵌在秦岭山脉间。
9月17日上午,细雨带来漫山的薄雾,茶香阵阵飘来。记者来到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听商洛市政协委员、商洛市秦岭泉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荣瑞说起茶人的创业梦与委员的为民初心。
让荒坡长出“金叶子”
1984年出生的章荣瑞,骨子里藏着商南人对茶的执念。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扬州开办路灯灯杆厂、在石家庄深耕城市集中供热工程,10余年打拼却始终忘不了家乡那缕茶香。“不管走多远,我行李箱里总装着一罐商南茶,那股子回甘,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他说。
2015年,响应商南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鼓励返乡创业”的号召,章荣瑞毅然带着多年积蓄回到家乡。
那时的瓜山片区,齐腰深的荒草淹没零星茶树,三间漏风的土房成了创业的大本营。“当时我们是踩着荒草走进来的,只能靠人背肩扛运设备。”他说。
2016年,为了让荒坡早日变茶园,章荣瑞修通通往茶园的水泥路,货车终于开到基地;2017年,他投资建成4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引进茶叶生产线;2022年,他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茶城”的号召,在张家岗村新发展1200余亩名优茶园,引进白茶、黄茶、金牡丹等新品种,让茶园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
“做好茶产业,品质是根本、创新是出路。”章荣瑞举例说,“光是桂花与茶叶的配比,我们团队就试了数十次,最终才调出‘入口有茶鲜,回甘带桂甜’的独特口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章荣瑞研发的“桂花红茶制作工艺”专利产品成为秦岭泉茗的“拳头产品”。如今,他旗下的茶叶基地已覆盖碾盘村、张家岗村,总面积达4000余亩,昔日的荒坡已成为“秦岭茶乡”标杆基地。
当好民生“代言人”
2017年,章荣瑞成为商洛市四届政协委员。为了当好民生“代言人”,他加强学习、深入基层,把为民履职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9年,章荣瑞主动承担城关街道办碾盘村驻村扶贫任务,在走访中发现,偏远山区不少农户因缺乏劳动力和相应技能,自家茶园逐渐撂荒。
“守着‘金叶子’却挣不上钱。”章荣瑞带着这份忧思,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撰写了《充分发挥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的提案,建议政府加大茶产业扶持力度,开展技能培训,让“家门口的绿叶变成发家致富的金叶”。这件提案相关建议的落地,推动商南县30余万亩茶园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多年来,“民生”与“产业”一直是他提案的关注重点:看到农村因病致贫现象突出,他提交了《扩大村医队伍,巩固脱贫成果的建议》的提案;针对农村白色污染问题,他因地制宜秉笔提出《抢抓国家“以竹代塑”政策机遇,助推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聚焦“新茶园投产前五年空窗期茶农无收入”的产业发展难点,2024年,他提交了《茶园套种野生药用菊花》的提案,并身体力行邀请专家在张家岗基地试种500亩。
“政协委员不是虚名,要真真切切为群众办事。”作为多次“优秀政协委员”获得者,他说,每次看到提案建议有回响,就觉得所有的为民奔波都是值得的。
致富不忘桑梓情
“致富不忘桑梓情,授渔才是真善举。”章荣瑞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家乡沃土,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是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担当。
多年来,他创新推出“公司+村委+农户”协同发展模式,为周边2300亩农户茶园提供“全托管”服务,通过施行“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修剪施肥、统一采摘加工、统一品牌营销”的“五统一”标准,聚指成拳,将昔日分散的“小茶园”变为集约化发展的“大基地”。
“彻底脱了贫,日子有盼头了!”作为这一模式的直接受益者,碾盘村茶农张建国告诉记者,以前自家3亩茶园自管年收入不到6000元,托管给公司后,不仅收购价比市场价高20%,自己一年在基地务工还能增收上万元。
像张建国一样,在章荣瑞的带动下,5年来,133户村民通过务工年增收5000元以上,61户村民靠种茶走上了致富路。
多年来,章荣瑞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向市、县各界爱心济困协会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70余万元,资助6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疫情期间,他累计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口罩、消毒液和生活物资,用行动诠释“反哺家乡”的拳拳初心。
“要让茶农持续增收,必须把秦岭泉茗品牌打出去。”2020年,章荣瑞推出“你开店,我补贴”的扶持政策,全力服务终端门店。如今,“秦岭泉茗”品牌的合作专营店已在西安、榆林、石家庄等地开设14家,经销点达230余个,公司跻身“全国百强茶企”。
为拓宽产业边界,章荣瑞还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新模式。“游客摘完茶能自己炒,炒好带走,再在茶园里采风,这样的体验感能让更多人记住商南茶。”他弯腰摘下一片茶叶嗅着说,“你看这茶叶,绿得发亮,就像乡亲们的日子。我这一辈子就想把茶种好,把乡亲们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