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殷博华 贺鹏飞
舞狮子、打腰鼓、踩高跷……近年来,我省中小学积极推动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将体育运动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运动健身中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雁塔区科创路小学、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和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农小学,实地探访“体育+非遗”给校园带来的新活力。
舞狮社团:
以“狮”为媒 薪火相传
朝天望月、登山直立、高狮三抛……8月26日,在西安市雁塔区科创路小学操场上,学生们身披舞狮服,跟随指导教师杨豪的口令,舞动狮头,摆动狮尾,伴着音乐节奏腾起跳跃、前扑后翻,在阳光下尽显青春活力。这是该校舞狮社团部分学生在为即将到来的开学季筹备表演节目。
科创路小学是西安市最先成立舞狮社团的学校之一,社团现有学生50余人,均为该校4至6年级学生,自2024年11月成立以来,深受学生喜爱。说起社团成立的故事,校长陶建文说,这都源于一次武术表演。
2024年9月,科创路小学安排武术社团进行表演,在排练期间,武术老师杨豪提议加入舞狮的内容以增强演出效果,并即兴给大家表演了一段舞狮,令现场师生赞叹不已,学校随后便成立了舞狮社团。
“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大家都期待尽快上课。”科创路小学教学副校长魏燕妮说,由于报名人数过多,学校只能按照舞狮社团需求进行筛选。
舞狮一般由两人配合完成,前者要能舞动10余斤重的狮头,且大脑要反应快,双手配合灵活,能按照狮头舞动的节奏眨动狮眼。后者必须灵巧,能默契配合狮头摆动狮尾,让整只“狮子”活起来。此外,学习舞狮还要有恒心和毅力,顶得住扎马步、奔跑、跳跃、翻滚等训练带来的苦累。
经过认真筛选,起初报名的百余名学生,最终仅有一半人留了下来,小雨(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小雨性格内向,不喜与人交流,在一次观看舞狮表演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她报名参加了舞狮社团。
扎马步、高抬腿、开合跳……日常训练中,小雨每次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仅一个月就掌握了舞狮的基本要领。期间,之前沉默寡言的小雨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主动与同学交流心得,学习劲头十足。毕业典礼当天,她还告诉老师,在舞狮社团的时光,是她在学校最开心的记忆。
“舞狮社团成立以来,先后走进辖区多所学校进行表演,还在今年雁塔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突出贡献奖’。”陶建文说,今后学校将继续支持社团发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狮”为媒,薪火相传。
腰鼓社团:
酣畅淋漓 “鼓”舞飞扬
咚咚锵,咚咚锵!打起腰鼓唱起歌,黄土飞扬撼人心。
打腰鼓是陕西传统民间习俗,尤以安塞腰鼓最为壮观,群众基础雄厚,在延安安塞甚至有“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会打腰鼓”的俗语。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就有一个腰鼓社团,他们用腰鼓敲出了青春的朝气蓬勃。在学校教学楼的大厅里,挂着一张腰鼓社团的表演照,照片里的学生们身挎腰鼓,挥舞鼓槌迎风起舞,好似一群即将出征的勇士,气势撼人。每逢有人来校参观,校长王红霞都会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这张照片。
腰鼓社团是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成立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至今已有10年历史。说起腰鼓社团背后的故事,王红霞打开了话匣子。
“每当和外地朋友聊起陕北,大家都会提到陕北腰鼓,如何让腰鼓文化代代相传,必须从娃娃抓起。”王红霞说,学校腰鼓社团成立后,学生们报名踊跃,学习氛围浓厚,学校干脆把腰鼓设立为校本课程,让大家都来学习打腰鼓。
授课期间,学校要求教师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组织部分师生组成采访小队,前往各地采访一些有名的腰鼓艺人,并多次聘请腰鼓艺人来校给学生授课指导。
“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也练得刻苦,大家夏天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情景,让人既感动又心疼。”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德育副校长刘强说,2017年腰鼓社团走进人民大会堂进行表演,2018年又把腰鼓文化通过交流研学展示给海外师生。
2018年4月12日,受土耳其TRT电视台邀请,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20名腰鼓社团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土耳其儿童节”。在节日庆典上,学生们身穿陕北民族服饰,手舞红绸,伴着音乐击打腰鼓跳跃腾挪,动作粗犷豪迈,舞姿刚劲奔放,引得外国师生连连拍手称赞。
“腰鼓社团在发展中,家长们也给予了很大支持,通过提建议改服饰、亲手做装饰和陪孩子做练习等方式,配合学校一起培养孩子传承非遗。”王红霞说,今后学校将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同时,积极组织研学交流,助力腰鼓文化走出陕西、走向世界。
红拳社团:
“打”出精彩 “武”出活力
出拳、踢腿、侧手翻……8月27日,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农小学红拳社团学生张茗(化名)用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法,向社团教师潘鹏飞上交“暑假作业”。
身为红拳社团的骨干,张茗假期每天都坚持练拳。当天,她特意提前来校向老师汇报训练成果。
红拳社团是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农小学在2018年成立的第一个校园社团,也是该校的品牌社团。
“2024第十届青少年红拳大赛”团体一等奖、“2023年度国家级非遗红拳保护、传承、推广”先进集体……在学校会议室里,挂满了红拳社团近年来获得的各项荣誉。说起这些,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农小学办公室主任冯建红直言,这一切来之不易。
红拳社团成立之初只有20名学生,比起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每天苦闷地练拳,逐渐让学生觉得没有意思,隔三岔五就有人退出社团,这让潘鹏飞很是着急。
“只有提升红拳吸引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深思熟虑后,潘鹏飞决定利用比赛宣传红拳,以赛促学。
2019年,潘鹏飞带领社团13名学生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红拳大赛”,大家身穿整齐的比赛装,配上刚劲有力的拳法,一招一式收放自如,一举斩获4枚金牌和5枚银牌。
“这场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红拳的热情,一些外校学生还专门转校来学习红拳。”社团教师张文卓说,学校也将红拳课程从单一学拳升级为“理论+实操+表演”,努力把红拳社团推向更大的舞台。
2024年4月,西安市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联合开展校园体育比赛,红拳社团受邀参加热场表演。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一个多月的准备中,220名学生争分夺秒熟悉方阵和拳法,为了渲染现场气氛,红拳社团在展示拳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长刀、舞旗和棍棒方阵。表演现场,学生们使出浑身解数,把中华武术和红拳的魅力展示给观众,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目前,学校已将红拳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学习劲头十足。”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农小学校长殷军龙说,学校今后将不断加强“一校一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发扬红拳文化,推动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让传统文化真正在校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