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第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折明明:轮椅上“编织”精彩人生​

折明明正在编织工艺品受访者供图


□ 记者 许鹏

在榆林市绥德县石家湾镇沙滩坪村,有一位特殊青年。他叫折明明,虽下肢瘫痪,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4岁那年,年幼的折明明准备穿过公路去寻找在地里干活的母亲,一辆疾驰而过的三轮车将他撞倒。事后家人带着他四处求医,寻遍了全国多地的大医院,但不幸的是,他永远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能力。

此后,上学成了他遥不可及的梦,听着校园里传来同龄人朗朗的读书声、看着操场上少年们奔跑的身影,他愈发封闭自己,整天躺在床上,拒绝与外界交流。

2015年,折明明的母亲被查出癌症,这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再次重重地击垮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面对重压,折明明没有选择消沉,而是开始学习做家务,尽自己最大努力帮母亲分担重担。他还将母亲做手工活剩下的珠子和丝线找出来,想制作一个手工艺品送给母亲。

由于从未接触过编织,他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做成一个抽纸盒。其间,他开始自学识字。母亲看着这些变化无比欣慰,省吃俭用攒钱为他购置了一台二手电脑,希望他能借此了解外面的世界。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各地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摸排。在精准识别中,折明明家庭被确定为贫困户。2017年,驻村第一书记刘新国成为折明明的帮扶责任人。刘新国看到折明明编织的抽纸盒,觉得十分精巧,便鼓励他尝试制作手工艺品。在刘新国的帮助下,折明明网购了原材料,开始了手工编织之路。

当折明明通过微信朋友圈以30元的价格卖出第一件手工艺品时,这个坚强的陕北汉子热泪盈眶。随着手艺越来越熟练,折明明不仅成功脱贫,还萌生出带动村里其他残疾人、困难户一起致富的想法。

2018年,折明明成立绥德县晨星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为乡亲们传授手工艺品编织技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挑选材料、设计样式、进行编织。

白辽宏是沙滩坪村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跟随折明明学习4个月后,就能独立完成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他感激地说:“我以前觉得身体残疾什么都做不了,现在不仅有事干了,一年还能挣几千元,非常感谢明明。”

如今,折明明的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5月,他与绥德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折明明陕北特产大礼包”。2024年6月,以折明明为原型的电影《印痕》在全国院线上映;同年12月,MV《一双隐形的翅膀》也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他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面对成绩,折明明并没有止步,他不断挑战自我,自学无人机驾驶技术、短视频拍摄与剪辑,尝试用新的方式记录绥德的人文地理,讲述农村故事。他说:“虽然我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但党的好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关爱让我重获新生。我要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帮助更多困难人群。”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