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第02版:协商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省政协“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专家协商座谈会侧记

□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

礼泉县袁家村“关中味道”爆红全国,2024年袁家村接待游客950万人次,旅游营收超12亿元;佳县赤牛坬村农民走上舞台吃上旅游饭,他们的实景演出入选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汉中“油菜花海”特色IP持续走红,“汉家故里、油菜花海”之旅成功入选“花期乡遇”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产品频频出圈出彩。

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6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7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84个。

如何乘势而上,让广大村落从“流量入口”跃升为“留量密码”?6月18日,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召开专家协商座谈会,为我省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为高质量开好这次专家协商座谈会,今年4月以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前往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安顺市和我省咸阳市、安康市开展考察调研。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张普庆就调研发现的问题作情况说明时说,虽然我省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要素保障不足、联动协同不强、融合深度不够、宣传营销滞后等薄弱环节。

会上,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普遍认为,我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广大乡村蕴藏着“非遗+物产+生态”丰厚资源,全面推进三秦大地乡村振兴要做好融合大文章。

据统计,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60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42%和58%。面对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市场,如何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游客体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诗意栖居”的美好向往,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旅游旺季,乡村基础设施短板集中显现,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推广处处长冯永忠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省交通网络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公共服务设施呈现“城镇优先”落差,水利电力设施存在“靠天吃饭”隐患。

冯永忠建议,加快实施“秦岭旅游公路提升工程”,将通往重点景区的乡村公路提升为三级以上标准,针对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陕南秦巴山区的地形特点,分别构建“1小时旅游交通圈”。在重点乡村旅游点布局“一个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一座3A级旅游厕所、一套智能导览系统、一处旅游商品集散点、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实施“乡村水利振兴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在渭北旱塬新建集雨灌溉工程,在陕南山区改造灌溉渠道。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土文化如何成为可被激活的“文化IP”?

“我们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新路径,提高农村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农工党陕西省委会秘书长蒋进建议,发挥不同地域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讲好村落故事,包括乡贤故事、田园故事,以文化魅力增强村庄厚重感,持续提高村史馆、乡村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体锻炼广场等基础设施覆盖率,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立足乡村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文化IP,并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教育,激发村民自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如何构建起农文旅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宝鸡市政协副主席明涛建议,面向社会招引运营商,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让专业人员经营乡村旅游。同时,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助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藏匿深山的传统村落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村”和旅游打卡地,离不开创新传播为引擎巧接“流量红利”的助力。“我们要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传播发展体系。”省政协委员、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卫星电视中心主播部主任李和平建议,通过创意设计,实施区域差异化传播策略,让乡村之美可触可感、可传可销。

近年来,我省以武功电商、蓝田“村播”、“凤县模式”等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销售、推荐展示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咸阳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左新宏建议,加强城乡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试点建设全省统一的“共享溯源系统”,强化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利用农村闲置学校等公共空间,建设向村民开放的“公益共享直播间”,提供设备资源,挖掘“网红”人才,培育电商队伍,推动乡村资源潜力释放。

委员们踊跃建言,现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认真倾听记录,积极回应关切。

“感谢委员和专家对乡村振兴的持续关注,建议十分中肯。”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德胜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意见建议,落实到后续工作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李霆表示,将进一步做好农业、文化、旅游要素资源深度融合工作,推动三个业态互促共进,催生更多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新业态。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