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白瑶
“小曹,共享菜园的标语展板做好了,这两天我们就把展板安装在白云小区空地旁,引导居民携手打造宜居家园。”5月22日,记者见到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白庙社区党委书记薄少飞时,她正忙着协调处理居民反映的“百妙锦囊”。
白庙社区下辖白庙小区、民航家属院、白庙馨苑等11个小区13个院落,有4240户、9800余人。由于社区各院落建设年代、产权性质、居民构成等存在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参差不齐,居民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为了让居民的声音传递到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2024年底,白庙社区采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治理理念,打造“百妙锦囊”社区治理新模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多为社区提建议、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之路。
居民提建议有哪些渠道?白庙社区在3个小区的邻里服务站设立了建议征集箱,居民可写信投递到征集箱;也可扫描箱体二维码,线上填写建议提交到社区;还可通过白庙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居民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向社区提建议。同时,白庙社区还成立了由社区工作人员、各小区楼院长组成的“百妙锦囊民意收集队”,到居民家中收集意见建议。
“除了这些渠道,每逢社区举办活动,都会在现场设置一个摊位,专门听取居民建议。”薄少飞说。
收集到的建议如何处理?白庙小区建立了“三级分流闭环处置机制”,不同类型的建议被归类处理:社区事务类和物业管理类,协商立即解决;公共设施配套类、专业技术服务类,上报后配合处理;民生基础需求类,协调资源认领办理。同时,社区还对建议的处理情况进行“一对一”反馈,对于完全无法解决的事情,耐心向居民解释政策依据,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误解。
4月,“百妙锦囊民意收集队”成员潘玉华在入户走访时,从白云小区居民郭阿姨那儿了解到一件烦心事,“我们这栋楼的一侧紧挨着小区一片空地,长期杂草丛生,不仅影响采光,还招来了不少蚊虫。建议把空地改造成公益菜园,既解决了我们的困扰,还盘活了闲置资源。”
“郭阿姨的建议属于物业管理类,收到建议后,我们立即协商讨论,认为该建议可行。”薄少飞说,为全面了解住户对空间转化利用的意见,还发放了调查问卷,询问大家是否同意改造、是否想参与种植以及种植偏好等。
得到住户一致同意后,社区组织志愿者加紧清理空地杂草。为确保菜园使用有序,社区制定了一套使用公约,明确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要求定期打理、收成后及时清理,规定使用有机肥时要避免异味,定期清理杂草防止蚊虫滋生,并设立了奖惩机制,对优秀种植者给予奖励,荒废地块则收回重新分配。
5月初,白庙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议收集后台弹出一条留言:“父母需要高龄补贴复审,但父亲因脑梗行动不便、母亲年事已高,我无法远程协助,不知如何是好。社区这边有啥好建议吗?”
“我们要替群众多想一点,站在群众立场去思考解决途径,将群众的诉求转化为建议。”薄少飞说,收到这条留言后,社区上门为这家的老人进行了高龄补贴复审。同时,还深入了解辖区内高龄老人补贴复审整体情况,开展高龄补贴复审下院落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秦通小区安装临时充电桩、车载“移动医院”进小区、为小区院落添置长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翻开白庙社区建议汇总表,建议内容、分类、处理结果、处理事件的工作人员等栏目一目了然,详细记录了居民建议的处理成效,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居民的一个个“金点子”转化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汇聚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源头活水”。
为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建议征集的积极性,白庙社区实行“一季度一评选”制度,组织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物业代表等多元主体对居民提出的建议进行评选。对于评选出的优秀建议提出者,社区在总结会上进行公开表彰,提升居民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据了解,得益于“百妙锦囊”治理模式的运行,截至目前,白庙社区共征集涵盖环境治理、食品安全、设施完善等居民建议177条,其中158件已得到解决。
“群众中有大智慧、好办法,每一位居民的建议都很珍贵,每一位居民都是社区治理的主角。看似平常的居民建议,落实后可以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新动力。”谈及“百妙锦囊”治理模式运行后社区的变化,薄少飞说,现在明显感觉到社区与居民间的距离更近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让社区更加宜居宜业的凝聚力更浓了。
“百妙锦囊”治理模式未来如何运行?薄少飞表示,将不断创新居民建议征集方式,进一步充实锦囊,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治理实效,“我们还将创作形象生动的‘百妙锦囊’简笔画,让这一社区治理新模式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