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冯倩楠 文/图
“咔嚓、咔嚓!”
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步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本届大会的吉祥物“骆骆”“丝丝”“璐璐”,吸引了不少参展观众前去合影。
“骆骆”以沙漠之舟骆驼为原型,背着瓦当纹样包袱;“丝丝”以金丝猴为原型,化身丝绸拟人形象;“璐璐”则以和田玉为灵感,寓意丝路沿线国家的价值共鸣。三只吉祥物的服装、头发、双角分别与丝博会会徽颜色一致,它们由西安美术学院专家设计,与来展会的头回客、常驻客、回头客一起,见证这场丝路盛会的焕新升级。
头回客:AI范儿更足
头回参加丝博会,陕西秦岭七药协同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带来了与华为共同研发的全球首款中西医模拟“大脑”——九为神农·中西医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它通过脉搏检测仪、智能舌面评估仪、嗅觉健康检测仪、智能皮肤检测仪进行“望闻问切”,实现对人体的健康评估。“它就像是一个5000岁的老中医。”公司科技创新展示展览部工作人员何倩倩介绍说,依托AI技术,这款智能仪器内装入了900万份临床数据、30万份病例数据和30万份经典名方,实现了药物研发、辅助诊疗和产业服务等场景的创新应用。
记者发现,本届丝博会上,一些新伙伴还带来了AI艺术照体验机、机器人、机器狗、智能汽车等产品。
云观展人数、展商总数、展商主营业务分布……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入口处一个深蓝背景的大屏上,本届丝博会的实时动态清晰可见。
不光一些头回客带来了AI风潮,主办方也在运用AI增强服务质效。本届丝博会以现有平台为基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技术,构建了“数字化+智能化”双轮驱动的数智一体化平台,依托用户数据库形成展商画像,为跨区域产业链资源云端聚合提供支撑。
常驻客:陕西味儿更浓
“这个摸着舒服,可以合作出礼品套装吗?”
在省际合作展“外贸优品中华行”专区,陕西雅兰寝饰用品有限公司的桑蚕丝四件套受到不少参展商的青睐。工作人员王岩告诉记者,这些桑蚕丝四件套属于“石泉蚕丝”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企业与安康市石泉县合作的“陕品”,“这是我们第四次参加丝博会,却是首次进入‘外贸优品中华行’专区,所以得拿出能代表陕西的标志性产品。”
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文政介绍说,今年丝博会首次在省际合作展上设置了“陕品好物·陕西臻品”专区和“外贸优品中华行”专区,借助丝博会这一开放平台,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展览展示及推介活动,集中展示我省消费品工业“三品”建设成果和高质量发展亮点成就,帮助外贸企业和陕西名优特色商品开拓内销市场、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培育外贸优品消费新增长点。
第九届丝博会现场的“陕味儿”不光体现在内容上,还展现在形式上。
“喜欢我们产品的宝宝,点个关注,以后随时来。”在省际合作展西南角的丝博会直播间,来自汉中的两位主播身着汉服、云鬓高绾,向线上观众展示着汉中药食同源草本茶。“平时直播穿的是常服,这次因为是丝博会直播,专门穿了汉服、做了妆造。”负责这场直播的汉中汉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翟雅博说。
闻一闻,同期举办的陕菜美食文化交流活动让人垂涎欲滴;听一听,本土省市展位使出“十八般武艺”,陕北民歌、陕南戏曲吸引展商和观众前来参观。
回头客:关系更深化
来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神山牧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只见展位上一个锅热着青稞饼、一个锅熬着肉汤、一块案板切肉,等待的人排起了长队。
“上次光带了些青稞产品来,都是做好的。这次长经验了,我们把产品增多了,把摊子铺开,现做饼、现切肉、现喝汤。”接过藏族老乡连肉带汤盛入试吃杯的西藏羊汤,工作人员寇鹏德把杯子递给展位前排队等待的参展观众,喜笑颜开地说。
头回参展对接到了客户,但销售的产品种类少;这回参加丝博会,寇鹏德把上回攒的经验转化成实践,希望能让产品走得更远。
丝博会不仅为省际商家打开了销路,也让国外展商加强了与陕西的贸易关系。
“去年参加了丝博会后,就有不少展商对我们的冰激凌感兴趣,成都、沈阳的客商还和我们签订了加盟协议。”在丝路优品展西北角CAMUFLOR S.R.L展位前,工作人员平学梅介绍说,这家销售冰激凌和比萨的意大利公司,在陕西多家商场进驻了冰激凌柜台,同时在高新区拥有比萨店铺。“这里对我们来说不光是展示产品的平台,也是合作的平台。”
一路走、一路看,在第九届丝博会上,不少展商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又成为“常驻客”,原因何在?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俄罗斯展商凯登作了解答:“在丝博会,没人在乎你从哪儿来,产品好、合作真诚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