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白瑶)5月13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月逢介绍,今年一季度榆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3.9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经济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
在工业经济方面,榆林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工业体系,因时因势强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出台30条经济稳增长措施,安排14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引导煤炭产销企业加大洗选设施升级改造力度。同时,全力推进180个新煤矿、新油气、新煤电、新能源、新化工、新电网“六新”项目建设,预计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和发电量将分别达到6.4亿吨、1050万吨、255亿立方米和1750亿度。
“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我们全年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58个、总投资66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3亿元,建立总投资3498亿元的争资争项项目库。截至目前,已落实中省政策性资金31.9亿元。”马月逢介绍说。
当前,榆林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的关键期,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内需,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以商补工促消费方面,榆林每季度发放8000万元市级消费券,全力推动39户10年以上化工企业设备更新,年内更新三级能效水平以下用能设备1.5万台。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赛事经济和文旅经济,升级改造一批商业街区,引导国有企业带头不大规模降薪裁员,全面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榆林出台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意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二期、榆横综合中试基地二期建设。同时,全方位搭建引才用才成才平台,力争用3至5年时间构建由10名院士、20名领军人才、300名硕博士组成的“123”高端人才方阵。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榆林重点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两个发挥、坚持三个规范、坚持六个突破、坚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厘清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规范梳理阻碍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壁垒,规范招投标程序,规范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一步健全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正确处理公与私、是与非的关系,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今年,我们将继续在‘红蓝章’审批、阻工问题、压覆资源、联审联批、隐性审批、考古前置六个方面推进新的突破,用政府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马月逢表示。
榆林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黄河流域的30%,生态保护直接关乎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大局,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在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方面,榆林突出抓好地下水超采、违规取用水等关键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有序开展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出台采煤沉陷区治理总体规划和实施治理、基金使用、林草耕空间置换“三个办法”,统筹开展跨矿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年内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4.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