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第04版:慈善 上一版   
下一篇

奏响塞北大地的慈善华章

——榆林市榆阳区慈善工作综述

□ 记者 张璐 通讯员 赵浩义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慈善组织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以何种路径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理念?以什么方式传播善念参与社会治理?这是新时代慈善工作面临的必答题。

2021年1月,榆林市榆阳区慈善协会在会长刘铁牛的带领下,积极谋划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开启了新时代榆阳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创建慈善幸福家园

开创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进入21世纪,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凸显,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痛点与难点。为破解这一难题,榆阳区慈善协会将中华慈善总会发起、陕西省慈善协会创新设计的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作为关键举措,以“五个一”内容为核心,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推动项目实施。

历经4年试点推广,全区已有393个行政村和城镇社区注册创建,覆盖率达95%。线上线下筹募建设资金及村社互助金2.5亿元,慈善幸福家园关爱中心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300多个,就餐老人近万名,4570名留守儿童在儿童之家得到关爱,村民们践行慈善公约“日行一善”做好事数以万计,村(社)发展慈善志愿者12492名,服务时长近百万工时。

芹河镇长海则村筹资1070万元打造的慈善幸福家园,集就餐、住宿、医养、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53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每日仅需4元餐费……

“这一工程聚焦关爱‘一老一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兼具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是面向基层综合服务的慈善平台。‘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碎片式、临时性、单纯物质救助的传统慈善工作模式,建立了村社(区)慈善帮扶长效机制,开创了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刘铁牛说。

召开慈善大会

打造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

2023年10月25日,榆阳区委、区政府召开首届慈善大会。会上,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举牌捐赠善款1.01亿元;设立了榆阳慈善奖,表彰“榆阳善星”40名。

此次大会意义非凡,不仅是一次大规模募集活动,更构建了慈善公益新生态。区委、区政府将慈善事业纳入发展大局,明确各方职责,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慈善工作考核奖励机制与规范监管制度。同时,为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慈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保障区慈善协会经费与场地,充实了工作队伍。

慈善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当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推动慈善工作机制,区委每年听取一次慈善工作汇报,召开一次慈善工作会议,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慈善募集实现了井喷式增长。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在“乡村振兴·陕西专场”等线上线下捐赠活动中,有近10万名爱心人士参与,各方面捐赠善款1.627亿元。

开发新质动能

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近年来,榆阳区线上线下“双线”并举拓展慈善募集渠道,开发慈善募集新质动能,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线上,区慈善协会借助互联网优势,将社会爱心与慈善需求互联互通,组建了数字慈善工作团队,在“9·9公益日”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等重要节点,通过联合多部门、多群体发起五个“一起捐”等互联网公益众筹活动,引导社会各界进行小额捐赠,4年累计募集善款6300万元,参与人次超百万,并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荣获全省数字慈善特等奖。

线下,建立全员募集机制,打造企业捐赠、社会众筹、冠名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外联合作等多个慈善募集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募集款物价值1.04亿元,2023年达到1.63亿元,今年前10个月达到7500万元,4年累计近4亿元。

坚持“三化”建设

开创慈善救助工作新局面

榆阳区慈善协会坚持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三化”建设。项目设立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出发,围绕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雪中送炭”。

在慈善助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区慈善协会联合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先后资助5166名困难大学生2528.5万元;在实施“童享阳光”网筹项目过程中,联合7个乡镇设立慈善教育基金,累计达700余万元;联合省慈善协会实施“知识星光公益计划”项目,为15所农村小学捐赠图书角,配置图书11880册。

在慈善助医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乡镇卫生院购置救护车及医用车辆88台,联合榆林市星元医院设立困难大病救助基金,募集救助金3100多万元,为1260多名困难大病患者发放救助金720多万元;在实施“救急难”项目的过程中,累计救助因大灾大病造成的困难家庭3650多个,发放救助金790多万元;在实施“三节救助”项目过程中,累计慰问“一老一小一困”3万多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790多万元。

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区76支志愿者服务队12600多名慈善志愿者到农村、进社区、入农户,围绕慈善项目开展志愿服务,让“红马甲”成为塞北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外,为了提高慈善项目实施质量,通过多次考察学习和培训交流,区慈善协会还制定了《榆阳慈善项目实施办法》《制度实施细则》,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创建孝善之乡

开辟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

榆阳区慈善协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以慈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慈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孝善之乡”创建活动首先在马合镇进行试点。区慈善协会联合镇党委、政府结合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建设印发了在全镇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创建工作具体开展四项任务,即:鼓励村民日行一善、参与公益,评选孝善之星,开办爱心超市,成立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

经过一年试点,2022年9月23日,榆阳区首场“孝善之星”表彰大会召开。区慈善协会表彰了全镇4个“孝善之乡”先进村(社),84名“孝善之星”。

此后,区慈善协会积极推广马合镇试点经验,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建“孝善之乡”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创建内容和目标,提出了创建任务和标准。活动以传播慈善文化为先导,以孝善道德教化为核心,用“爱”塑造人的心灵,用“善”规范人的行为,成为榆阳区慈善协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文明乡风的“种子”项目和基因工程。

创建活动开展三年来,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人人争当“孝善之星”、户户争创“孝善之家”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区已在4个街道、13个乡镇举办了17场孝善表彰活动,表彰奖励孝善集体36个,孝善家庭和个人748个。

麻黄梁镇党委书记孙大忠表示,“孝善之乡”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化解了农村矛盾纠纷,端正了村风、凝聚了人心,是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坚持政治引领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榆阳区慈善协会以党建为引领,强化使命担当,坚持依法行善、依法促善,筑牢干事创业根基,开辟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区慈善协会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三比一争”党建主题活动。在镇设立慈善分会,在行政村和社区成立慈善工作站,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慈善工作网络,把一批有情怀、有影响、有能力的退休干部吸纳到慈善队伍中来。

按照新修改的《慈善法》,区慈善协会制定了《榆阳慈善规范》和9个慈善工作制度,从慈善募集、项目实施、款物使用、救助办法、志愿服务等方面规范慈善行为,做到款物使用及时公示、公开透明,让捐赠者放心、受助者满意。

如今,榆阳区慈善事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区慈善协会连续四年获全省慈善工作先进单位,荣获陕西省“三秦善星”称号。会长刘铁牛获评2022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先进慈善工作者。

“榆阳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积极作为的班子、一个勇于担当的会长,以及一种无私奉献的慈善精神。”4月18日,在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充分肯定了榆阳区的慈善工作。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