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第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陕西人艺:开拓陕派话剧新时代

□ 实习记者 杨小妹 记者 赵婧

近日,根据著名作家李佩甫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生命册》改编的同名话剧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戏,这部历时五年打造的长达5个小时的话剧“马拉松”受到观众高度评价,荣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话剧《生命册》是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茅奖”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之前改编的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都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创作团队经历七十余年风雨,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剧院到备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话剧院团,陕西人艺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子。

改革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走进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子深处坐落着陕西人艺小剧场。陕西人艺院长、一级导演李宣说,这座看上去有些简单甚至简陋的小剧场,是一切梦想开始的地方。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48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文艺工作团,2009年转企改制更名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和很多转企改制的艺术院团一样,突然被砸破的“铁饭碗”,让陕西人艺面临“没有演出没有收入”的窘境。李宣开始和剧院的部分职工搞市场调研、写剧本,仅用40多天就排出了《欲望酒吧》的话剧,在小剧场上演后实现了盈利。

自那以后,李宣把小剧场作为改革突破口,推出“月月有新戏,周周有话剧”的小剧场品牌。2012年至2013年,陕西人艺一年就推出了13部小剧场话剧,市场反响良好,这也给李宣和整个团队树立了信心。

除了排演剧目,陕西人艺还通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激发剧院发展活力。在优化薪酬体系、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的同时,剧院建立了与艺术生产演出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及配套管理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经过十余年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陕西人艺从转企改制初期的80余人,发展成为拥有300余名演职人员的大型文艺院团。

深耕陕西文化沃土

近年来,由陕西人艺创作演出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等作品,凭借浓郁的陕西特色、厚重的思想表达、质朴的舞台风格,打造出“陕派话剧”招牌,成为陕西文化又一新的标志性符号。陕西人艺也被观众亲切地称为“文学剧院”。

2015年,陕西人艺把本土作家陈忠实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搬上话剧舞台。如何把陕西人自己的作品做出特色,是李宣和团队所要面临的难题。

“这一切都要感谢陈忠实老师,是他鼓励我们,不用明星,用咱自己的娃演绎自己的作品。”李宣感慨道,刚开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没有陈忠实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的成功,也就没有陕西人艺的今天。

《白鹿原》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目前已在全国巡演近600场,所到之处票房火爆,成了陕西人艺第一块金字招牌。

此外,陕西人艺推出的《平凡的世界》《主角》《生命册》等话剧,累计全国巡演超千场,观众超140余万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以上重大展演活动148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中国戏剧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26次。

对于今后的演出策划,李宣表示,除了“茅奖”系列在全国巡演,陕西人艺还将与本土作家陈彦合作,改编《装台》《星空与半棵树》等作品,深耕陕西这片文化沃土,开拓陕派话剧新时代。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