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上一篇

蒹葭飞白鹭 “湿”意漫画廊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纪实



临渭区沋河国家湿地公园黑鹳成群



管理处配合森林公安作涉案鸟类名称认定



本稿图片由刘正坤 高国智 提供


冬日的黄洛渭三河交汇处,宁静壮美中透出几分灵动。湿地上,一簇簇芦苇随风摇曳;芦苇丛中,几十万只鸟儿在河滩边栖息安家。芦苇白絮如雪,鸟鸣声声婉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生态画卷。在母亲河的滋养下,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正日复一日书写着蓬勃发展的绿色华章。

摸清家底 激发保护新活力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关中盆地东端,东界为黄河治导控制线中部的陕西省和山西省省界,北界韩城宜川界,南界沿渭河中心线,西界大致以黄河老岸为界,包括韩城、合阳、大荔和潼关的黄河河道、河漫滩、泛洪平原和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地区,这也是渭南市面积最大的河流湿地。南北长150余公里,东西宽4~13公里,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面积最大的湿地之一,也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河流湿地。

近年来,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多次奔赴潼关、合阳、大荔、韩城四个县市调研。摸清黄河湿地资源“家底”,问题靶向定位。2018年以来,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退耕还湿试点项目和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对退化的湿地积极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科学修复,维护湿地生态特征,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们会用翅膀投票”。每年冬天,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会迎来大批迁徙的候鸟,这些“湿地精灵”或在水面上嬉戏、觅食,或在滩涂休憩,或在空中漫舞,为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这里是内陆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是我国中西部保护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使得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保护区已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被誉为“鸟儿的天堂”。

随着渭南市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物种的“朋友圈”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根据2017年科考报告,共有野生动物30目72科222种,包括两栖爬行类4目8科14种、鸟类16目45科148种、哺乳类5目10科22种、鱼类5目9科3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鸳鸯、白琵鹭、灰鹤等18种。2022年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野生脊椎动物增加到32目85科354种,种类增加了1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增加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增加27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鸟类增加2种。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百鸟栖息安家。

依法治理 增添保护新动力

法治保障对于湿地保护至关重要。《渭南市湿地保护条例》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渭南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首部实体性法规。《条例》的实施对进一步加强渭南市湿地保护工作、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管理处定期联合公安、环保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工作,全面整治清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利剑”“清风”、“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等专项行动,对全市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进行大整治、对市域内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进行大清理,加大巡查巡护力度,让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无处遁形。行动过程中,累计出动车辆737台次、执法人员4884人次,排查人工繁育单位、经营利用场所、寄递企业和网点等其他场所2960处,查办野生动物刑事案件12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0人。巡查过程中,共收缴野生动物57只/头,清缴粘网90平方米、猎套225副、猎夹10副,驱离垂钓人员140余人。向来往车辆、游客发放宣传单,向群众普及禁捕禁钓、文明观鸟等知识。通过管理人员巡查巡护、群众反馈、市政12315热线等线索,共救助伤病野生动物90只/头,有效保障了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安全。

“过去,一些村民没有保护湿地意识,非法狩猎等行为时有发生。”提起这两年湿地保护区的生态变化,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业务科科长郭俊刚十分感慨,经过常年普法宣传,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村民与鸟儿毗邻而居,昔日的“捕鸟人”变成了“守鸟人”,共同守护湿地家园。

2024年,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结合黄河流域重要湿地保护治理项目,开展了全市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业务培训、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修复退化湿地800亩,完善了保护宣教设施牌,增设了界碑、界桩、警示牌等设施,为渭南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管理 探索保护新魅力

大河上下,水流涌动;黄河两岸,绿意盎然。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综合科科长何冰介绍,每年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节点,管理处都会组织各县市区林业局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等平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联合志愿者协会、摄影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湿地宣教活动,弘扬湿地文化、讲好湿地故事,增强群众湿地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守护生态、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保护生物多样性,争当生态小‘渭’士”。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管理处走进渭南市实验小学,与70余名师生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宣教进课堂活动,鼓励青少年加入保护湿地和生态环境队伍。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一年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宣传活动6次,悬挂横幅500余条、制作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100多块开展户外宣传,同时向公众发放倡议书、海报、环保布袋以及抽纸盒等宣传资料(物品),切实有效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充分彰显了渭南市在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到这片土地上珍贵的生态资源。

“湿地与人类生命交织,希望广大群众树牢爱护湿地的意识。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和巡护巡查,加大保护力度,把黄河湿地打造成为渭南市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群众对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让广大群众化身守护湿地的坚固堡垒与前沿哨所,管理处定期组织开展生态培训活动。志愿者手持记录本与手机,认真记录水位的异常波动、动物的伤病救助情况、非法闯入者的踪迹等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扛牢责任,当好生态卫士,守护黄河湿地。”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许靖晖介绍。管理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政治学习,提升大家的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同时,以党建引领,通过“三会一课”等方式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依托多种资源开展党性锤炼,形成党建与业务融合,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万物共生,水清景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将持续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推动黄河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陕西“湿地名片”,让群众心怀“湿”情画意、共享“湿”与远方。

(樊星 程宇航)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