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篇

特色产业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 首席记者 李荣 记者 许鹏

实习记者 寇静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省各地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色,大力培育新品种,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地里刨出“金蛋蛋”

“我们的红薯田就在无定河边,浇水很方便,今年种植的13亩红薯能卖10万余元。”近日,榆林市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村民苏卫雄告诉记者。

近年来,绥德县聘请多位高校专家进行科学试验,繁育出适合陕北黄土高原沙地种植的品种“绥薯1号”。经种植实践,“绥薯1号”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被农业农村部认证登记为甘薯类新品种。目前,“绥薯1号”在绥德县栽植面积达5万余亩,年产量10万余吨,年收益近4亿元。

刘治国是崔家湾镇沙地红薯产业的开拓者。早在2010年,他就借助当地地理优势,创办了陕西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扩大红薯产业规模,他逐步把公司转型为以红薯全产业链发展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型企业,并通过技术改革、宣传引导、示范引领等方式,改变传统红薯育苗和栽培技术,将红薯种植面积从过去分散经营的1000多亩,发展到如今集中种植的8000多亩,亩产从400多公斤提升到2250公斤以上,价格也从每公斤不到2元提升到10元以上。

为推动红薯产业发展壮大,崔家湾镇率先在苏家圪凸村建设千亩高标准示范田。同时,投入80个育苗大棚、10座应急抽水站,保障薯苗足额供给和充足灌溉。

同时,绥德县还在崔家湾镇打造“党建+红薯+科技+销售+就业”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集科普宣传、产品展示、直播带货等于一体的红薯产业一体化服务中心,建立订单式、实体店、“合作社+农户”等多种销售模式。

枣林坪镇地处黄河沿岸,拥有上千亩滩地,松软的沙土非常适宜红薯生长。今年,枣林坪镇黄河沿岸的村子红薯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预计总产量2000吨左右,可实现经济收入1000万元。

“今年仅靠种红薯,就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万元。”枣林坪镇副镇长李煜高兴地说。如今,绥德红薯正从简单粗放种植走向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种植,初步走出了一条品牌化、战略化发展路径。下一步,绥德县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红薯交易市场规划建设,以本地沙地红薯为主要原料,探索开发红薯干、粉条、茶等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新格局。

树上挂满“致富果”

11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宝鸡市凤翔区田家庄镇寺头村的金圣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果农们穿梭在苹果园中采摘、挑选、搬运,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今年是个丰收年。我们的商品果产量达到了40万公斤。”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兵高兴地说。凤翔区是我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近年来,凤翔区把苹果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加强果园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苹果的品质和产量。

金圣果业专业合作社园区建于2015年,有标准化苹果示范基地200亩,既有华硕、蜜脆、信浓红等中早熟品种,也有瑞雪、瑞阳、维纳斯黄金等优质晚熟品种。

“我们坚持人工授粉,坐果率能达95%,果品商品率达90%。”赵建兵说。针对高端消费人群,赵建兵带领合作社创建了自有品牌“雍鸿圣”,对全区果业生产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精品果销量很好,深受客商青睐。在凤翔县第二届农民丰收节苹果评比品鉴大赛中,金圣果业选送的“华硕”苹果荣获“果王”金奖,金圣果业被评为宝鸡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还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绿色产品”荣誉称号。

如今,赵建兵的苹果定价最高、卖得最快,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果业大户,他的合作社还带动50多人务工增收。在他的带领下,周边村子的果农也开始认真学习种植技术,苹果品质、商品率都大大提升。

近年来,凤翔区把苹果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稳规模、提品质、降成本、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一稳二改三减四提升”工程,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截至2023年,全区苹果挂果面积15万亩,有苹果种植户2800多户、各类经营主体73家,年产苹果30万吨,产值15亿元,果品区域品牌价值23.95亿元。

烟农烤出“黄金叶”

“我种了20多年烟了,今年是最省心、收益最好的一年,纯收入20多万元,明年我要扩大种植面积。”11月16日,在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北张村烟农郭建民家,正忙着整理今年交售烟叶单据的他高兴地说。

家住腰市镇屈村社区的闵侃运,今年种植的烟叶也喜获丰收,每公斤收购价格在30元左右,高于往年,这让担忧了一年的闵侃运舒展了眉头。

“政府很关心我们烟农,帮我们解决烟叶品种、种植技术、烤烟房扩容等问题,真是把我们的事放在了心上。”闵侃运说,今年村上种植的烟叶产量和品质都很高,销路也不愁,明年大家都打算继续扩种。

烟叶喜获丰收,不仅增加了烟农收入,更为他们绘制了一幅好“钱”景,激励烟农继续种植。据腰市镇党委书记周铂介绍,近年来,镇上依托地理优势,逐年增加烤烟种植面积,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烤烟种植技术。尝到甜头后,参与烤烟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如今,腰市镇烤烟种植规模已达2000亩,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烤烟产业带动农村闲置人员50人以上,人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

烟农王霞是腰市镇烤烟产业转型升级的受益者。她说,新式炉烧省时、省料、省力,烘烤出来的烟叶质量比原来的好,村上还成立了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从种植到销售全都负责,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2022年,烟草行业投资200余万元,累计在我省修建新能源生物质密集烤房50座,其中腰市镇25座。同时,腰市镇还从保护基本烟田抓起,引导乡贤力量参与,指导烟农合作社组建专业化服务队,助推全镇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今年的烟叶采收烘烤工作已全部结束,产量约50万公斤,产值1300余万元。”商洛市烟草公司商州腰市分站站长刘剑说,下一步,将抓细抓实育苗质量、平衡施肥、规范移栽等环节,积极帮助烟农解决种植中的难题,全面促进烤烟产业提质增效。

商州区烤烟种植始于1996年,经过28年的发展,烤烟产业已成为商州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商州区为烟农提供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市场引导等服务,确保烤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商州区累计种植烤烟8万余亩,销售烟叶1000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2.7亿元、烟税收入6000余万元。

“今年的大丰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烤烟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烤烟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商州区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崇荣信心满满地说。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