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11月28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陕西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介绍,2013年底至今,博物馆数量由221家稳步增长到360家,年均参观人数从3300余万人次增长到7200余万人次。目前,全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支撑、社区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建成,大馆引领带动、区域协同、均衡谋篇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秦始皇陵铜车马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先后对外开放,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将于明年3月全部完工。铜川、延安等市级综合博物馆,陕西黄河文化、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等特色专题博物馆先后对外开放,秦岭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
在提升博物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五年来,陕西先后新建和改造汉中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200多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文物库房、导览系统等,共修复文物2.8万件(组)、鉴定文物10.06万件(组),探索健全考古出土文物移交机制,加快考古成果和文物活化利用步伐,努力释放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
在加强博物馆文化服务供给方面,为更好提升境内外观众的参观体验感,陕西搭建境外游客融合服务平台,支持39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通过境外通道线上预约购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城墙等10余家文博单位门票。同时,建设省内重点博物馆综合票务预约系统,实现省内主要博物馆参观的线上分流、引流、限流和客流互推,目前已完成系统开发,正在测试。
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陕西深入实施“博物馆+”策略,整合文物资源,与多行业跨界合作,每年开发市场欢迎、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400余款,通过实施“云展览”“互联网+文物教育”等30多个项目,逐步实现文物数字资源共享,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推出4位数字虚拟人作为“陕西文物智慧推荐官”,打造周秦汉唐数字仿真课程、绘本、游戏等,与腾讯、百度、西影等企业合作,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传播。
“今年7月初至8月底,陕西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820万人次,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人数126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人数328万人次,西安博物院接待人数73.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增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李娟在发布会上介绍道。
面对群众对高质量文博资源的需求,以及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的现象,陕西通过提升品质、强化供给、优化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观众在参观预约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20余家博物馆在今年暑期都延长了开放时间。全省大部分博物馆都取消了预约参观,确实需要预约的博物馆,要求尽可能简化预约程序,保留人工窗口、电话预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老年人、特殊群体等提供参观预约咨询和服务。此外,着力打造境外与省内两个综合服务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观众预约和购票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