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闫智)11月2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供水工程5.56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78%,高于90%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左怀理表示,秉持“南调汉水、东西引黄、纵横成网”思路,我省谋划构建“两域贯通、三区互联、多库连调、五纵十横”的水网格局,印发了《陕西省水网建设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在构建陕西水网的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我省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面贯通,三河口、黄金峡水利枢纽已下闸蓄水并于2023年7月通水,累计向西安市供水超1亿立方米。同时,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加速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通水;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贯通,2025年建成通水后,将有力推动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渭河、汉江等大江大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陕西水网主骨架正在加速形成。
目前,全省11个市(区)中,已有7个市级水网规划获批,100个需编制县级水网规划的县(市、区)中71个已完成,延安市、富平县被列为全国水网建设先导区。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浇筑高度突破160米,预计2025年底下闸蓄水;黄河古贤水利枢纽今年7月9日开工建设;安康恒河水库等一大批重点水源工程也已开工。
近年来,我省持续扩大水利建设有效投资,省级水网规划人工引调水工程4100公里,其中,水网大动脉工程1600公里、骨干输配水通道2500公里、枢纽结点水库77座,总投资6006亿元,最终形成“两域贯通、三区互联、多库联调、五纵十横”的水网总体格局。目前,全省已建成水网大动脉工程约400公里,建成骨干输水通道约500公里。《陕西省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先行先试实施方案》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并上报水利部。
在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方面,今年以来,我省开展小流域治理项目59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5.71平方公里,根据2023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区域水土保持率已上升到79.35%,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大幅提升,治理成效明显。
左怀理表示,下一步,省水利厅将高标准推进重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系统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提高我省水资源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