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调查评估,完善法规政策标准,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这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网友观点:传承历史文化是传统村落的应有之义。“每个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历史”。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村落里,勾连着历史记忆,寄托着浓郁乡愁。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加持,越来越多破败落寞的传统村落迎来新生,见人、见物、见生活,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现代“游子”,让乡愁有乡可寻,让乡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网友观点:传统村落保护要坚持传承为本,其核心在于传承其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厚的历史价值。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举办舞蹈、话剧等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同时,建立传承基地,让优秀传统村落文化得以延续。
【新闻回放】“双11”网购促销即将开启。近日,中消协提醒,“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理性审视消费需求,切勿迷信“种草”流量。
网友观点:作为消费者,我们在网络购物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迷信“第三方测评”。要学会辨别测评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对于那些来源不明、内容夸张、缺乏客观依据的测评信息,我们要保持警惕,避免被其误导。
网友观点:要想解决目前“第三方测评”混乱无序、难言公正的问题,首先需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发力。同时,平台方不妨增加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鉴别力。
【新闻回放】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网友观点:规范使用文字语言是关乎文化传承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坚决扫除黑话烂梗,支持有新意、有意义的“话”和“梗”流行,有利于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更有利于每一个个体的真诚交流。
网友观点:要实现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监管,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网络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积极传播规范、文明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