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对提高农村学生教育水平的几点建议
  □ 姚军琪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教育领域。农村学生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然而,目前农村学生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较多。由于农村地区工业基础差、就业门路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看护,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情感缺失、家教失位等问题。有的孩子在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手机成瘾问题严重。在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回到学校后很不适应学校生活。
  2.教育质量不高。受教育资源不足的影响,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普遍较低。农村学生在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3.教育观念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农村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抵触情绪。
  4.教师队伍薄弱。由于农村学校的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教师待遇也比城镇学校偏低,造成许多教学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入城镇学校。即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农村学校的现实状况,也不得不选择放弃到农村当教师的意愿。只有一些教学水平不高或年纪较大的老师留在农村学校,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此外,体音美等专业教师缺少,这些都影响着农村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生源流失严重。农村学校普遍硬件设施和管理条件较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家长对农村教育的不信任。加之家长盲目攀比的心态,一些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同时,不规范的招生现象,也造成许多优质生源进入城区学校就读。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给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6.家庭教育缺失。一是许多农村家长本身没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有些家长自身就有很多问题,如赌博、酗酒、玩手机等,他们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他们认为,能不能读好书完全靠学生自己,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情了,没能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对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职能部门要在农村学生教育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学生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例如,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等方式,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社会力量在农村学生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鼓励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通过捐赠教育资源、开展志愿者支教等活动,为农村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3.提高农村师资队伍质量。提高农村师资队伍质量是提升农村学生教育水平的关键。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
  4.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要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可以引入更多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分层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5.转变教育观念。应加强对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6.家长、学校、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学校应积极回应家长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农村学生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农村学生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改革和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村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师资质量、改善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等途径,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合力推进农村教育水平提升。
  (作者单位:淳化县铁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