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孟树锋:“陶瓷就是我的命”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一件件青中泛绿的瓷器如冰似玉,上面刻花犀利流畅、刚劲有力,透出创作者的洗练大气。  
  在西安高新区一处高层内“藏”着一座小型瓷器博物馆,静谧古朴的室内与商厦林立的外街仿若两个世界。这里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的个人工作室。  
  “陶瓷就是我的命,我好像生来就与它脱不了干系。”孟树锋说。  
  孟树锋独立研究恢复了铜川蓝花瓷和铁锈花瓷,创造了红底玉缕耀瓷技术和茶叶沫釉技术,成为中国传统陶瓷首位获得两个国家发明专利者。2015年起,退休后的孟树锋有了更多时间研究制瓷技术。

  “这个作品名字叫‘五蕴皆空’,是我留给孙女出嫁时的嫁妆。”孟树锋介绍说。

  在研究陶瓷之路上,孟树锋脚步不停,几乎遍访全国各大窑区,作品“五蕴皆空”就是最好的证明。  
  “五蕴皆空”是由定、汝、钧、官、耀五窑烧成的五种瓷器。为做成这件作品,孟树锋花了三年时间,从退休前做到退休后,仅定窑他一年内就跑了六次,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同部分的“原汁原味”。  
  “我是五世陶人,在五个窑口用五种瓷器,于2015年完成了这件‘五蕴皆空’。”孟树锋说,这件作品显示了五窑包容团结、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风采。  
  然而,这件作品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为创作“五蕴皆空”,孟树锋在做有关柴窑的复原实验时,由于柴窑烧制温度高,需要用肉眼看火判断窑内温度,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至“五蕴皆空”完成前,为治疗眼睛他先后做了四次手术。  
  孟树锋家里有间资料室,里面收集着全国各地甚至日本、韩国、法国的窑口烧制出的陶瓷。对于这些陶器,他都能一一讲出相关特点和烧制特征。每次外出走访时,他还会仿制一些称手的工具。比如在日本走访六大窑系时,他看到一件上釉工具,回国后便进行了仿造,后用在了五代耀州瓷的制作之中。  
  创新陶瓷制作,是孟树锋一直在做的事,他研究创新出了黑釉剔花瓷、白釉剔花瓷和花釉瓷等区别于传统瓷艺的瓷器。这种创新精神也延续到了退休后。  
  2017年,孟树锋开始了“大学瓶”的制作。该瓶瓶身分为四面,两个面高而窄,两个面宽而窄,拉坯时要采用和以往相反的手法,在坯体制造上对他是个挑战。经过数次失败,至2020年,“大学瓶”才得以制作成功。  
  除了烧制瓷器,孟树锋还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推广陶瓷文化上。他参与各种交流推广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甚至录制网课、拍抖音,把自己探访烧窑现场、和陶瓷大师们交流的过程与广大网友分享,让大家更了解陶瓷历史文化。  
  孟树锋工作室里展示着自家历代先祖的瓷器作品。让孟树锋欣慰的是,儿子孟鸣和孙子孙女也有作品展陈其中。“希望年轻人用他们的视角延续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