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梁平安:一个非遗人的情怀和责任

  □ 实习记者 李济朴 记者 殷博华
  “葫芦皮硬,瓤软,这里需要雕刻大切口,下刀就要慢一些,采用‘豆腐块切法’进行慢雕;这一块要走线,刻线的时候要采用‘冲刀’。”7月7日,记者来到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今年72岁的梁平安正向参观者介绍葫芦刻画技艺。
  梁平安是西安非遗文化关中葫芦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葫芦谐音‘福禄’,是传统吉祥物之一,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钟爱,且小巧易收藏。”他说,爱上这一行是打小受家庭的影响。
  梁平安的父亲擅长竹编与雕刻技艺。耳濡目染下,他学会了雕刻技艺,工作后又不断学习、研究书法与绘画,习得一手扎实的绘画功夫。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请他在葫芦上刻字。从那之后,梁平安就和葫芦结了缘,至今已有20多年。
  葫芦表面为曲面,在上面刻字作画很不容易。为了雕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梁平安不断摸索钻研,在常规的葫芦刻画技艺基础上,他创新融入了书法、篆刻、彩绘、烙画、镂空等表现形式。
  “葫芦主要分为大葫芦、亚腰葫芦、扁圆葫芦、长柄葫芦、匏子葫芦五种。雕刻一个葫芦要经过挑选、清洗、绘制图案、雕刻、打磨、上色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耐心细致。”梁平安说,“非遗文化植根于人们的喜闻乐见之中,显现于时代的主旋律之中。”
  在他看来,葫芦刻画已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爱好,更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二十多年来,梁平安致力于用葫芦刻画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了十二生肖、青铜器、何尊等传统文化系列,八大怪、兵马俑等传统民俗系列,南湖红船、红军过雪山等红色故事系列,以及喜迎十四运、喜迎二十大等系列千余件艺术作品。
  观梁平安创作的每一件葫芦刻画作品,都饱含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按照时代主旋律,对非遗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感召力,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更多人喜欢上传统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梁平安说,“这就是非遗人的情怀和责任。”
  为助力乡村振兴,梁平安专门在翠华山设立了关中葫芦工坊。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非遗项目本来就源自乡村,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两者也是互助的关系,希望我设立的葫芦工坊能够结合西安的旅游热潮,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梁平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