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杨彩霞:让非遗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
杨彩霞在西安市鄠邑区瑛皇酒店的民俗街上展示凤袍
   □ 实习记者 杨晶 文/图
  本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旅游联盟招待大会上,来自西安的杨彩霞展示的汉服剪纸作品吸引了宾客眼球。三天后,她马不停蹄赶回西安参加城墙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剪纸服装秀引得现场观众陆续上台合影,互动环节中,不断有人找她学习剪纸技艺。
  杨彩霞是西安市非遗传承人,走进她的工作室,只见墙上挂满了剪纸、农民画和“梅兰竹菊”剪纸挂画。11岁那年,她跟着长辈剪窗花,一剪就是40多年。
  杨彩霞还学习了画农民画和糖画,在此期间,收入逐渐得到改善,让她觉得生活也变得甜了起来。农村进行改造提升时,她加入了义务画墙画的队伍,把农民的快乐生活一笔一笔地描绘在墙上。
  杨彩霞刚开始剪纸时,从生肖为主的简单图案着手,或是照着图画剪。后来,她开始寻找主题进行绘画,画出来之后再剪,这让她的剪纸有了不一样的风格。
  “创作太重要了。”这句话杨彩霞常常挂在嘴边,电视剧《武则天》热播时,她被武则天身着凤袍出场的画面所惊艳,“这么美的衣服我能不能剪出来呢?”
  为了剪出凤袍,杨彩霞开始查阅资料,不断向他人请教武则天身穿的凤袍,先画出花纹,然后进行裁剪,最后进行织绣。
  在制作凤袍的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寻找所需的材料。杨彩霞首先想到了植绒布,这种材料偏硬,裁剪之后也易于成形。
  牡丹花、孔雀尾巴、肩部花纹……这些元素慢慢呈现在杨彩霞的脑海里,她按照自己的身形量好布料开始制作,两天就完成了一件红色剪纸凤袍,接下来就需要给凤袍进行加固。
  杨彩霞先后采用绿色窗纱和纱布料加固凤袍,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后她发现了一种粉红色轻纱,又薄又透,还有硬度,用少量的胶黏在凤袍上等待干透,成品效果让她十分满意。
  杨彩霞致力于传承剪纸技术。截至目前,已有了四位传承接班人,最小的9岁,最大的60岁,都是真正喜爱这门非遗文化的人。
  “明年十四运,我还要剪出一幅长卷。”杨彩霞说,她计划在这幅长卷中展示陕西的特色文化,让非遗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