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小妹)11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陕西“十四五”时期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成效。
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敬虎介绍,“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扩大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强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组织保障。全省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4.7%,2024年达4540.7亿元;2025年1-10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2.2%,增速高出全国8.6个百分点。外贸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较2020年分别增长17.5%和52.6%,服务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15.9个百分点。双向投资稳步增长,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8590个,投资总额5.35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55.5亿美元,年均增长18.4%,超过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布局。对外直接投资和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分别达15.85亿美元、76.4亿美元。
共建“一带一路”成就瞩目,向西开放格局持续深化。省发改委副主任温志刚介绍,陕西成功举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其中第二届中欧班列论坛吸引45国嘉宾参会,达成111项务实成果,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展现新作为。陕西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占全国总量超四分之一。“空中丝绸之路”实现中亚“五国八城”航线全覆盖,国际全货运航线达33条,向西开放航线占比80%,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25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4000万人次。国际友好“朋友圈”不断扩大,友城数量增至41国114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达51个,机构数量居西部首位。
金融创新为开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兴龙介绍,陕西出台《金融服务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构建起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截至2025年10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达6.1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8.1%。持续推进跨境创新及QFLP、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融资便利化等各类试点跨境金融服务持续升级,“十四五”时期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翻一番,年结算额首破千亿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从6.15%提升至24.98%。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七大场景已服务企业565家,助企融资507亿元。
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运输服务“软实力”的双重提升,为开放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吴鹏翔介绍,“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成型,西延高铁年内将通车,西十、西康高铁将于2026年建成投运,延榆、康渝高铁将于2028年建成投运,“市市通高铁”的战略目标正变为现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6800公里,省际出口达27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投运后,枢纽能级显著提升,三期扩建完成后将保障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汉江安康至白河段复航,铁水联运通道进一步完善,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成型。
数字赋能让开放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白婷介绍,“1+11+N”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体系已建成,发布数据目录超过6500条,数据共享满足率达90%,丝路数据交易中心2025年交易额预计突破1亿元。招引京东、阿里、蚂蚁等头部平台企业7个主体在陕落地,预计新增就业岗位4000余个。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成效初显,中欧班列综合服务平台等5个案例入选中国—上合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典型案例。统筹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37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