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第02版:协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绘就“十五五”发展新蓝图献计出力

——铜川市政协聚焦“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侧记

□ 记者 蒋维博

11月25日,铜川市政协召开十五届二十次常委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科学编制全市“十五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市委书记郝光耀与政协委员一起共商发展大计。

会上,5名政协常委围绕产业转型、教育科技、民生养老、文化保护等关键领域提出真知灼见,为绘制“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蓝图注入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市政协常委王成栋立足铜川市情实际,系统阐述了产业升级发展路径:加强全链条升级,推动铝产业链从“材料供给”向“高端材料+精深加工制品”转型;加速实施传统产业“智改数转”行动,培育一批数智化转型标杆;在绿色低碳领域,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等替代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对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王成栋提出,“十五五”期间,要聚焦光电子、航空航天材料等前沿领域,通过梯度培育机制构建“小巨人”企业矩阵,让创新动能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紧抓高铁开通机遇,精准把握西安都市圈建设‘所需’,提升铜川自身发展‘所能’,做实‘西安研发、铜川转化’‘陕北原料、铜川制造’,推动产业转型与能级提升,坚定走好创新转型之路。”市政协常委曹艳玲就资源型城市如何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给出系统谋划。

铜川铝产业链去年实现产值近1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三成。曹艳玲提出,“十五五”时期,要锲而不舍、聚精会神抓好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围绕先进制造、装备制造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快延伸铝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在光电子领域,建议以存储芯片设计制造为突破口,招引晶圆代工、封装测试龙头企业和项目,构建“设计—制造—应用”全产业链生态。“抓住‘一核两翼’布局机遇,让芯片照亮转型之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作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市政协常委路彦峰建议:构建高效协同机制,深化职教与产业对接,提升基础教育科学素养。激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投入,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园区集聚能力。依托秦创原,完善技术转移体系,畅通成果转化通道。路彦峰还提出,要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引进急需人才,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在协调互促和衔接发展中更好发挥“集成”功能。

“让老年人既能‘老有所养’,更能‘老有颐养’。”铜川是“药王”故里,市政协常委王江华以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为底色,勾勒出“医康养”融合的铜川方案:从优先保障用地的专项政策,到差异化床位补贴降低运营成本;从“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康养综合体,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创新模式,每一项都着力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市政协常委李旭江提出,以改革性思维和系统性举措推动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市建设。他建议,遵循“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原则,深挖文物价值内涵,借助科技手段赋能展示,推动“文物+旅游”“文物+创意”等价值转化,使文物充分嵌入新型业态,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常委们的发言共同撑起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战略框架,既有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又有新兴赛道的抢滩布局;既有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又有民生福祉的温暖底色;既有文化传承的历史担当,又有要素保障的系统思维。会议不仅擘画了“十五五”发展的清晰蓝图,更奏响了铜川转型攻坚的奋进强音。

此外,民建铜川市委会围绕以新质生产力、数字基因激活转型动能,民革铜川市委会聚焦生态保护等前瞻性问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着眼打造现代农业“三张名片”,市工商联就如何打造国家级文旅康养目的地,提交书面发言材料主动建言。建议涵盖了产业、科技、生态、民生等多个领域,为铜川未来五年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铜川市委书记郝光耀指出,要立足铜川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谋深谋准谋实“十五五”规划。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研提升协商议政质效,加强联系广泛凝聚各方共识,牵线搭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献计出力。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