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十四五”时期陕西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效提升

本报讯 (记者 满淑涵)11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副厅长冀峰介绍,“十四五”以来,陕西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科技体制改革走在前列,对外科技合作日益深化,全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效提升,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科技厅在发布会上披露数据显示: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7.12个百分点、达到75.51%,其中创新产出水平指数达到87.59%、居全国第4。全省基础研究经费从40.15亿元增长到65.08亿元,年均增速达12.83%。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以“校招共用”方式招引企业紧缺人才456名,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891支。全省11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4.6万项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创办企业2820家,697人凭转化贡献晋升职称。近五年,全省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均居全国前3。

为推动高校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省教育厅加强有组织科研,构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全省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86个、陕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03个。此外,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研究,持续实施省教育厅年度科研计划,部省联动实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支持项目,支持青年教师围绕能源化工、智能建造等我省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研究。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说,“十四五”期间,我省高校累计收入科研经费819.3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82%,2023、2024年年均科研收入均突破200亿元大关。

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西安交通大学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模式、新做法。“我们为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别朝红介绍说,学校启动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一批重大平台与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后增加至11个,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布局建设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机器人等新型研发平台。同时,坚持推动目标导向与应用牵引的基础研究,提升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多项科技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示范应用。

“十四五”以来,我省在专利价值质量提升和转化应用上持续发力。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李晓鸣介绍说,通过创新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打造了“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循环链路,推动硬科技和真诉求“供需连通、心意相通”,在氢能、数控机床、钛及钛合金等重点产业已成功举办6期灵犀对接活动,促成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56件专利对接签约,转化金额超过3.5亿元。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