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第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陪伴经济”开辟就业新赛道

□ 记者 殷博华 实习记者 王朝辉

陪伴是无声的默契,是心与心的交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陪伴成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陪伴经济”也应运而生。

在“陪伴经济”兴起的同时,诞生了陪诊师、陪跑员、陪拍摄影师等一批新兴职业,专门提供情感慰藉、专业指导和个性化服务。近日,记者走近三位新兴职业从业者,感受他们的日常工作,倾听他们的坚守与热爱。

王敏:“陪诊是个良心活”

11月4日上午9时,“90后”陪诊师王敏早早等候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门诊大厅。当天,她要陪伴一对来自甘肃庆阳的夫妇就医。

患者李大爷今年68岁,不久前因身体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病变,夫妇俩便来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肝胆外科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儿女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回,女儿便委托王敏陪伴父母就诊。

见到李大爷夫妇,王敏仔细核对了患者身份信息后,带领他们前往对应科室排队就医。“有我在,请您放心。”一路上,她反复嘱咐老人就医事项,安抚老人情绪。

王敏说,自己所在的“看病帮”科技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服务流程,接到委托后,团队会先梳理患者病史与就诊需求,提前规划就医路线、对接目标科室,甚至预判检查项目,让患者就医更安心。

诊疗期间,王敏用简洁的语言把李大爷近期的检查指标、用药记录等告诉医生,并详细记录医生给出的治疗意见。“精准沟通是陪诊师的必备技能,要让医生迅速了解患者情况,把诊疗方案准确讲给患者和家属。”王敏说。

检查报告出来后,医生为李大爷开出了预住院证明,预住院检查排期一般最短需要3天,最长需要等近10天。由于患者病情过重,王敏立刻与住院部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希望医院能让患者提前住院治疗,医院在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和家庭情况后,最终同意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

“陪诊是个良心活,陪诊不是跑腿,而是要真正当好患者的‘临时家人’。”王敏说,陪诊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除了要协助他们就医,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服务需求。

张阿姨对青霉素过敏,每次复诊必须提前告知医生;李叔叔听力不好,跟他沟通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从业3年来,王敏早已将“临时家人”的服务理念融入每一次工作,暖心的服务也让她收获了一批忘年交。

据王敏介绍,目前陪诊半天的价格是198元,全天是298元,挣的就是辛苦钱。说起今后的工作规划,她觉得最重要的是提高沟通技巧和服务质量,用心用情陪伴好每一位患者,让患者安心、让家属放心。

常星:“不为挣钱,只为健康”

在西安“跑友”圈,常星的名字可是“自带口碑”——提起他,大伙儿无不称赞他是个活力四射的帅小伙。

“90后”常星是一名陪跑员,每周都会陪跑三至四次。在从事陪跑工作之前,他就十分热爱跑步,他觉得是奔跑让他焕发新生。

2017年,刚毕业的常星拥有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在亲戚朋友眼中,他是一名有为青年。少年得志的他,下班之后常常约三五好友吃饭喝酒、唱歌娱乐,但这种生活状态很快让他感到枯燥无味,对于未来,他很迷茫。

一次偶然的机会,常星接触了几名“跑友”,几次跟跑下来,他喜欢上了跑步。从3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每一次公里数的突破,都让他成就感十足。自此,跑道成了他的“舞台”,他也变成了大家眼中的“自律榜样”。

“我每周都要跑几次,运动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常星说,周围人也在他的带动下一起奔跑,拥抱健康生活。

2022年,常星在小区夜跑时碰见了几名“跑友”,大家一见如故,时常相约一起运动,他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小区组建一个“跑团”,吸引更多的人一起跑步。

说干就干,常星和朋友每天都在小区向大家宣传跑步的益处和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励大家“跑起来”。

10个人、30个人、50个人……在常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跑团。如今,跑团成员已超过100人,周边一些小区的跑步爱好者也加入其中。

“一些朋友在加入跑团后,生活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常星说,邻居吴丽(化名)就因跑步变得阳光自信。

吴丽曾是一名肥胖患者,每次看到镜子里臃肿的自己,她都十分郁闷。加入跑团后,常星帮她制定了科学的运动和饮食方案,陪着她运动减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吴丽的体重终于回归标准,看到镜子中美丽的自己,她内心充满了自信和愉悦。

“我起初陪着大家跑,后来鼓励大家自己跑,现在我想带动更多人一起跑步。”常星说,跑步不仅有利健康,还能磨炼人的心性和意志。

2022年,常星开始学习短视频制作,通过拍摄自己跑步的视频,向更多人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很多粉丝都私信他预约陪跑。

“不为挣钱,只为健康。每次看到跑友突破自我、华丽蜕变时,我都非常开心。”常星说,自己陪跑1公里只收10元钱,有时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则会免费陪跑。

明年,常星将提供陪伴健身的服务,为自己的生活再添一份精彩。“我会带着这份热爱,继续用脚步陪伴更多人拥抱健康,让每一次奔跑都更有温度、更有力量。”常星说。

聂萌:“捕捉他们最美的那一面”

提及西安的热门景点,除了打卡的游客,手持相机的陪拍摄影师已成为一道新风景。在抖音搜索“西安陪拍”,话题播放量高达1109万次,这一新兴职业正凭借独特魅力俘获大批年轻人的心。

“比起专业约拍,大家找陪拍摄影师不只是为了好看的照片,更是在寻找一份能提供‘情绪价值’的陪伴。”已完成140多次陪拍服务的聂萌,道出了这股潮流背后的逻辑。这位刚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的姑娘,不仅用镜头记录着他人的美好瞬间,也在毕业过渡期找到了就业的灵活方向。

今年四月,聂萌偶然接触到陪拍服务。“我本身就很喜欢拍照,觉得这个行业特别新奇,就想着尝试一下。”带着对摄影的热爱,聂萌开启了陪拍之路。

起初,聂萌的客户多以同学和朋友为主。为拓宽客源,她在抖音、小红书发布宣传内容,一个月积累了近200个粉丝,客源显著提升,如今平均每周接待六七位客户。

与传统摄影师相比,陪拍摄影师服务的核心优势在于个性化与陪伴感。

作为西安人,聂萌熟悉本地景点,常为外地游客量身设计打卡路线,全程陪同拍摄。从钟楼、大雁塔等景点,到兴庆宫公园、未央宫遗址公园等小众打卡地,她会针对不同场景给出建议,还准备了图书、围巾、透明伞等小道具,为拍摄增色添彩。

在聂萌的陪拍经历中,最让她感动的是一个家庭客户。父母带着两个孩子,连续拍摄了两天,镜头前后的距离感也渐渐消融。拍摄结束后,一家人看着成片连连道谢,还主动提出送聂萌回家,这让她深刻体会到陪拍摄影师就像临时的“家人”。

陪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聂萌也遇到过不少挑战。首次服务的女生动作表情僵硬,几次尝试后气氛逐渐尴尬。幸好聂萌及时抓拍到女生表情自然的瞬间,并真诚夸赞,才让拍摄渐入佳境。

“要学会发掘客户的闪光点,让他们放松下来,捕捉他们最美的那一面。陪拍的核心不仅是技术,更是欣赏和沟通。”这是聂萌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秘诀。

聂萌的陪拍服务仍在继续,140多次服务积累的不仅是客户口碑,还有她对这一新兴职业的理解——从事陪拍摄影不仅是毕业过渡期的灵活选择,还是摄影兴趣的变现路径。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