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第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各界微评

□ 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近日,微信公关总监在“微信派”官方播客中表示,针对逝者账号的问题,产品团队研究决定,从今年9月起,对长时间不登录使用的微信账号不再回收处理。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称赞这是对数字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人文关怀。

网友观点:当数字身份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平台正视数字遗产的留存与保护,既回应了时代的需要,也是科技向善的示范。当平台不再将账号简单地视为可回收资源,而是看作生命故事的载体,就是在数字世界中守护人文之光——尊重每一个独特个体,敬畏每一个生命痕迹。

网友观点:当一个人在现实世界谢幕时,其在数字世界的痕迹,理应得到妥帖的安放与守护。这不仅是对个体的告慰,更是数字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要真正实现“数字善终”,还需各方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平台要进行技术创新,公众也应提升数字遗产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共同守护数字生命。

【新闻回放】不久前,中宣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广阔前景。一段时间以来,从“村BA”“村超”到“村晚”“村T”,一系列“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接连涌现,正是“文艺赋美乡村”的生动写照。

网友观点:乡村文化既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记忆,又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持续激活契合现代需求的文化基因。在“文艺赋美乡村”的时代脚步中,我们期待涌现更多有特色的“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持续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网友观点:目前,“村”字号的“溢出效应”愈发显著,村一级文旅融合的脚步越迈越大。各地通过系统搭建和制度创新激活文化基因,让每个乡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也让更多人在乡村找到美好生活的落脚点。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