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殷博华 赵婧
实习记者 王朝辉
退休后的生活本该是卸下忙碌、享受岁月静好的从容,但对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而言,退休不是人生的“休止符”,而是投身青少年关爱事业的“新起点”。
9月16日至17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我省18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45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获表彰。近日,记者走近3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倾听他们讲述退休不褪色的故事。
王鹏程:孩子们的“老兵爷爷”
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后的宝鸡凉风阵阵,街道上的落叶宣告了秋天的来临。
谈及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的感受,宝鸡市渭滨区关工委副主任、区“五老”关爱宣讲团团长王鹏程激动地说:“这份荣誉是国家对我十年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肯定。”
王鹏程退休前曾在部队担任过政委,工作期间,他经常走进宝鸡市的事业单位和企业,为年轻干部进行国防教育。2015年退休后,在渭滨区关工委工作的一名老战友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加入区“五老”关爱宣讲团,走进校园给学生们普及国防知识,他欣然应允。
“国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要从小为青少年树立国防意识,少年强则中国强。”王鹏程说,给学生讲好每一节国防课,是自己退休后的梦想。
王鹏程说,之前给干部职工授课时,课件内容主要是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但面对学生时,他更倾向于“沉浸式”授课,以“互动式”启迪的方式讲好故事,引导青少年学习国防知识。
2021年,汉中市略阳县仙台坝镇中心小学邀请王鹏程前去授课,当时正值阿富汗国内冲突加剧,他便将授课题目定为“战争与和平”,并特意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张战区学生在残垣断壁中学习的照片,让大家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珍贵。
为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王鹏程在采用图文、影像搭配授课的同时,还经常给大家讲述小英雄的故事。他认为,给同龄人讲述同龄人的故事,更能引起学生共鸣。
“看着凶狠的敌人,王二小毫不惧怕,机智地把他们带进了我军的包围圈”“水里的雨来就像灵活的鱼,从敌人眼皮底下溜走了”……2024年,在宝鸡市秦机子校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凝神聆听王鹏程讲课。当听到王二小与敌人周旋时,大家一个个神色紧张;在得知雨来机智逃脱后,当即拍手叫好,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学生喜欢听什么,我就讲什么。”王鹏程说,每次授课前,他都会先跟学校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
9月18日前,宝鸡市多所学校邀请王鹏程前去授课。在得知学生们想听抗日战争故事后,他便认真准备了48份课件,从中日战争到经典战役,再到日本投降,每一份课件都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确保讲得对、讲得好。
在讲述淞沪会战时,王鹏程以黄梅兴、姚子青等将领的壮烈故事为例,向学生们深刻讲述了何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并告诫大家,要秉承先辈遗志,努力奋斗。
“我喜欢自己穿着军装站在讲台上的样子,60岁的我依然可以发光发热。”王鹏程说,10年来他走进全省上百所中小学,累计为上万名学生进行了国防教育,很多孩子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兵爷爷”。
高菁翎:守护青少年心灵的“石榴红”
在课堂上,她是点亮孩子心灯的引路人;在咨询室里,她是抚平孩子心灵创伤的守护者;在社区里,她是传递温暖与希望的“爱心妈妈”……多年来,延安市志丹县“五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讲师高菁翎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专业知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带进学校,把关爱送给需要帮助的家庭,用实际行动守护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其实,我最初只是为了解决自家孩子的问题。”2005年,高菁翎的孩子刚上初二,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和叛逆举动,常常让高菁翎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她开始系统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相关知识,考取了专业证书,并顺利帮助孩子度过了青春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也想把所学分享给更多的人。”
此后,高菁翎利用业余时间精心设计课程与活动,并深入志丹县多所学校,为学生带来心理健康讲座和一对一辅导。
“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高菁翎经常走进社区,为家长们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许多家长在参加讲座后,都感慨道:“以前总是觉得孩子不听话,现在才知道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加入‘五老’队伍后,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同时也充满了动力。”2024年,退休后的高菁翎加入了志丹县关工委,同时,她以“石榴红”心理工作室为媒介,为家长和孩子定期开设公益课程,一心帮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小语(化名)的蜕变,正是她这份付出最生动的见证。
“小语在升入初一后,因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开学仅两个月便辍学在家,整日闭门不出。”高菁翎在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沟通、耐心引导,并制定心理辅导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语终于重返校园,现在,她不仅适应良好、成绩稳步提升,脸上也常挂着灿烂笑容。
如今,“石榴红心理工作室”已经成为志丹县知名的心理健康服务品牌,高菁翎和她的团队用专业知识和无私的爱,为一个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用心去浇灌、去呵护。”近日,高菁翎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对此她表示,“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今后,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知道,这项工作对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真的很重要。”
钱来茂:帮娃娃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日,家住西安市雁塔区的“五老”钱来茂喜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这份荣誉,他心中满是喜悦,更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荣誉归于集体,工作是大家干出来的,我只是牵头先走了一步。”他说,自己还要继续努力,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
今年73岁的钱来茂自2010年加入西安市关工委以来,多次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宣讲活动达360余场。他把关心下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作为己任,常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找他,厌学问题、拖延症……这些家长没辙的事,他都能耐心帮着化解。
2021年5月,在雁塔区关工委、等驾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钱大爷工作室”应运而生,成为当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层服务站点。
2024年1月,等驾坡社区的居民王师傅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走进“钱大爷工作室”。这两个孩子分别读二、三年级,每天玩手机成瘾,王师傅管束无力,便来寻求钱来茂的帮助。
“儿童的成长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完成的,其中,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钱来茂告诉王师傅,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戒除沉迷手机的恶习,首先父母自身要避免整日捧着手机消遣。
随后,钱来茂对两个孩子讲述了自己求学时的环境——书包是用花布缝制的、木板上涂满墨汁后当作业本、教室窗户仅靠一层白纸挡风……两个孩子听完后沉默着低下了头,满脸愧疚地摩挲着自己的书包。
过了些时日,王师傅惊喜地告诉钱来茂,两个孩子的习惯有了明显变化,再也没吵着要玩手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钱来茂说,要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塑造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2024年3月,钱来茂带着学生走上街头,以身作则,手把手教文明乘车之礼、交通规则之序,将规则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
“爷爷,刚才有位阿姨没注意红灯要过马路,我赶紧上前劝她等一等,她真的停下来了!”“今天学会看交通标志后,我以后一定提醒爸爸开车时多留意行人,做到车让人!”……活动中,学生们围在他身边,兴奋地着分享自己的收获。
作为西安市关工委推荐的校外辅导员,钱来茂被学生称为“故事爷爷”,他凭借扎根家国的价值观和浸润红色记忆的人生经历,以及新颖的宣讲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9月11日一大早,西安市关心下一代“五老”报告团走进雁塔路小学。“钱爷爷,这次您带来了什么故事?”“钱爷爷,有没有给我们带礼物?”学生们围绕在钱来茂身边,清脆的提问声此起彼伏。
“80多年前,咱们西安有24名小英雄,他们当时的年纪和你们差不多。”钱来茂生动讲述起西安孩子抗战剧团的历史,同龄人的故事让四年级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从孩子抗战剧团入手,引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最后,他用自己创作的一首顺口溜作结尾:“为国奉献理应当,爱国主义精神要发扬……祖国要富强,我们要有志向……”
如今,73岁的钱来茂依旧坚持每周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宣讲,“钱大爷工作室”也持续向有需求的家长和孩子敞开大门。他以日复一日的务实行动,坚守在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