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纪晓明:一缕茯茶香 一生政协情


□ 记者 赵婧 文/图

“偎泾涧渭泉之福地宽泽,仗秦人文治武功,凭关中天府富臾,归天下茶茗于秦川……”在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展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由泾渭茯茶创始人纪晓明撰写的《泾渭茯茶赋》。

“每次站在展厅里读这篇赋,都像在跟秦川的土地、茯茶的历史对话……咱陕西的茯茶,是喝着泾渭的水、沐着关中的风长起来的,这份根脉不能断。而我当政协委员那几年,最庆幸的就是能把这份‘根脉情怀’,变成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回忆起担任省十二届政协委员期间的履职经历,纪晓明深有感触地说。

传承创新

“复活”陕西茯茶非遗技艺

“金花璀璨,香韵天成。”2023年5月,在古都西安隆重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亚五国元首的茶盏中飘散着来自咸阳的馥郁茶香。这款由泾渭茯茶出品的金花砖茶,不仅是一份惊艳的国礼,更是一段沉寂了半个世纪后“重生”的非遗传奇。

1980年,纪晓明考入安徽农学院茶学系。在学习中,他从课本中得知了一段令人惋惜的历史: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茯茶,其发源地就在他的家乡咸阳,而这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茶品,却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销声匿迹……这段历史在他心中悄然埋下了一粒“种子”。

2006年,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纪晓明率团队遍访咸阳老茶人,搜集残存的文献资料……经过不断试验与改进,3年后,他们终于成功复原了陕西茯砖茶制作技艺。“当时,随着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优质茯砖茶的市场需求逐渐回暖,但市场上缺乏能代表陕西本土特色、传承正统技艺的标杆产品。”带着传承非遗技艺的使命感,纪晓明动情地回忆道。

为了让复原的技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更多人喝到正宗的陕西茯砖茶,2009年,纪晓明团队在政府部门的有力扶持下,注册成立了陕西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并开发出一系列茯砖茶产品。

“一杯好茶,不仅要守住老味道,更要让整个产业走得稳、走得远。”纪晓明说。

2018年,纪晓明担任省政协委员,从茶园地头、生产车间走向政协履职舞台,他将肩上的责任从“做好一杯茶”延伸到“谋好一个产业”。

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陕西茶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茯茶龙头企业、科研技术平台、人才和品牌的支持力度,以陕茶发展带动茶农致富。随后,为推动提案落实,省政协专门组成调研组前往商洛、安康、汉中等地调研,最终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得到省上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建议被省农业农村厅采纳落实。

“提案和调研成果的落地见效,不仅为陕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间接提升了陕茶的影响力,这极大提振了我的履职信心。”纪晓明说。

点叶成金

把陕南夏秋茶变“振兴茶”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这是唐代诗人姚合在《乞新茶》中描述的安康春日“茶景图”。

“陕南地区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与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我在脱贫攻坚调研中发现,传统的陕南茶园单产量低,仅采摘春茶,大量夏秋茶鲜叶被弃采,茶农一年只能靠一季春茶获取有限的收入。”纪晓明说。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这里曾是陕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而纪晓明却敏锐看到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孕育的产业发展巨大潜力。

“茯茶能够有效利用夏秋茶原料进行全年深加工,这正是破解陕南茶产业困境的关键。”他进一步解释说,“相较于春茶的鲜嫩,夏秋茶鲜叶纤维更粗、茶多酚含量更高,虽不适合制作绿茶、红茶等追求鲜爽口感的茶品,却恰好能满足茯茶‘渥堆发酵’对原料耐泡度、内含养分的需求。”

茯茶的工艺特性不仅能让原本被弃采的夏秋茶“变废为宝”,还能通过发酵工艺中和茶叶苦涩味,形成独特的“菌花香”,契合市场对健康茯茶的消费需求。“如果我们收购陕南地区的夏秋茶鲜叶,不仅能让茶农的腰包鼓起来,还能让这片山地里的‘闲置资源’真正活起来。”纪晓明说。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006年至2020年,泾渭茯茶在陕南相继建起占地3000多亩的自有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企业还为茶农搭建了“技术+销路”双保障机制:一方面,通过常态化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帮助茶农改良种植方法、提升茶叶品质;另一方面,以固定保底价收购茶叶,彻底破解了茶农“销售无门、增收不稳”的难题。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茶产业从“脱贫利器”升级为“振兴支柱”?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纪晓明提交了《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明确陕西茶产业定位的提案》,建议从产业定位、产业跃升、人才技术等方面持续推进陕茶振兴发展。

“提案被重视采纳,不仅是我个人履职的一份成绩单,也为陕茶产业获得政策支撑注入‘强心剂’,让茶农们吃下持续增收的‘定心丸’。”纪晓明欣慰地说。

硬核科技

助推茯茶飘香新丝路

走进泾渭茯茶智能化新厂房,不锈钢设备泛着洁净光泽,橡木料仓弥漫出醇厚茶香;24米高的立体仓库里,堆垛机与RGV机器人在2万多个库位间穿梭……这背后,是纪晓明带着企业团队日夜深耕带来的创新突破——

2023年2月,泾渭茯茶数智工厂建成投产,它以数字化技术、绿色制造先进理念与传统工艺相融合,填补了国内外茯茶智能化生产的空白,开启了茯茶生产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崭新时代。

“它的这个规模、技术水平在国内是第一的,国际上是没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在考察后表示。

此外,泾渭茯茶还依托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将传统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参数,为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泾渭茶博园”,游客可漫步于茶香满溢的生产车间,看非遗茯茶技艺与智能设备古今交汇,亲身感受“非遗+工业+旅游”带来的深度融合体验感。

茯茶作为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曾远销西亚、东欧、俄罗斯等地,它以醇厚口感与独特价值赢得“丝路黑金”美誉。“那时的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自带‘硬通货’般的影响力。如今,中国茶虽品类丰富、产量可观,但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与品牌认可度上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纪晓明坦言。

在纪晓明看来,茯茶具有深厚的历史基因和独特的非遗工艺,具备国际市场差异化竞争力,其保健功能与亲民价格契合现代国际社会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茯茶完全能够担得起提升中国茶国际地位的重任。”他信心满满地说。

一缕茯茶香,一生政协情。2021年6月,省政协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通报表彰19名省政协委员,纪晓明获此殊荣。

“作为一个茶人,守护陕茶是本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为产业发声、为民生代言,更是责任。”4年多时间过去,回忆荣光时刻,纪晓明话语中仍透着激动之情,“这不仅是对一个茶人的肯定,更是对我身为政协委员履行建言献策、服务社会职责的勉励。我将怀揣这段政协情,继续在茯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