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欣 记者 白瑶
2018年12月省委政协工作会议以来,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牢记初心使命,扎实履行职能,推动人民政协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变化。
坚持不懈凝心铸魂
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先后三次召开省政协常委会会议安排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引导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积极投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改进省政协党组和中心组学习的组织形式,注重结合实际、加强互动交流,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政协履职的根本遵循,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安排部署,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专门召开常委会会议,邀请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作专题辅导,作出学习贯彻决定,引导各级政协和广大委员从政治上看、政治上学、政治上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智慧和力量。省政协党组定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开展研讨交流,找准政协工作的发力方向、着力重点,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召开省政协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精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与常委们座谈,就学习贯彻落实提出要求。举办省政协新任委员培训班、委员专题培训班,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导委员深刻感悟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围绕中心建言资政
有效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重要要求,紧扣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精准“识谱”、找准“声部”,围绕中心奏好“协奏曲”、服务大局唱好“大合唱”。
聚焦中心工作深入调研。坚持不认真调查不发言、不深入研究不协商,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视察考察调研组织协调办法》,以精心调研夯实协商基础。先后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走访调研“五上”企业、“认真总结‘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作为开年第一课题,由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开展集中调研,带动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谋实招。共组织视察考察调研126项276次,形成调研报告173份,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139次。创新建立调研分享会机制,主席会议定期听取视察考察调研情况,组织调研成果分享会28次、分享成果63项。
聚焦发展重点组织协商。紧扣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等重点任务,精心制定和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围绕“推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突破发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议题,精心召开14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议题,积极组织专题协商会和协商座谈会。探索专家协商、立法协商、“微协商”等新形式,持续加强协商互动交流,倡导开门见山提问题、直面问题作回应,促进协商议政更加有质有效。
聚焦决策落实开展监督。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民主监督工作规划》,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树牢“添助力”而不是“挑毛病”的意识,紧盯秦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等议题,广泛开展专题民主监督和日常监督,积极帮助省委、省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广泛深入凝聚共识
有力巩固团结奋斗局面
坚持把凝聚共识作为更重要的履职成果,充分发挥政协统战组织功能,紧扣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凝聚人心力量。
宣传宣讲明共识。围绕党中央关于全方位扩大内需、发展民营经济等重大部署和省委政策措施,组织委员开展政策宣传、解疑释惑,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引导社会各界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围绕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省政协成立75周年,举办履职成就展、书画摄影展、理论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加强全省政协宣传思想工作,成立委员宣讲团,建成高质量数字媒体平台,“陕西政协”公众号稳居全国政协“商靓榜”前三名。
联谊交流聚共识。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制定《关于支持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的意见》,修订《大会发言工作规则》,优先安排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联合开展调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常态化走访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等议题开展界别协商,组团赴港澳走访看望省政协委员,举办“澳门青年看祖国”参访团到省政协交流活动,邀请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列席政协会议、开展调研协商,有效提升共识度、拓展团结面。
拓展渠道促共识。制定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五年规划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策划出版《三秦印记》“思源、巨变、突破、乡土、同心”系列图书,组织委员积极撰写“三亲”史料,在读史、写史中深化感悟、增进认同。建成省政协文史馆,展厅面积、展陈规模、馆藏实物均位居省级政协文史馆前列。面向社会开放以来,共组织集中展览活动52次,接待服务各界人士640批次、2.5万余人次,有效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服务群众增共识。加强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制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实施意见》,扎实做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主席会议成员带队遍访省政协委员所在“五上”企业,帮助纾困解难,提振发展信心。每年举办全省政协“9·21”委员活动日,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医药、送教育、送体育等活动,惠及群众17.6万余人。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增强专门协商机构效能
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及时跟进全国政协制度创新步伐,着力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建立“秦商量”协商议政机制。积极探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实践形式,修订《协商工作规则》,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协商计划制定及推进落实的意见》。打造“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引导委员“上线”协商、“进群”议政,使省市县三级政协各类协商活动更加聚焦、更加有效,推动协商方式全面创新、工作流程深度再造、议政格局全面优化。平台运行以来,共开展线上协商124次,委员留言2万余条。
优化提案工作机制。召开省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修订《提案工作条例》,完善提案“提出、审查、办理、督办、评优”五大环节互动机制,建立省级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专门委员会督办提案机制,推动提案由“办结”向“办好”转变。累计立案提案6241件,遴选重点提案268件,在凝聚各界共识、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落实全国政协关于加强信息工作的部署要求,召开全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出台《加强和改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信息工作条例,建立信息直报点,充实信息员队伍,健全选题引导、定向约稿、审核把关、成果转化等机制。2024年,收集、编报信息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11%、226.5%,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数量、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73.3%、183.3%。
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促进建言资政、经常性工作、委员服务等重点任务规范化具体化,切实推动专门委员会工作提质增效。
创新委员工作室工作机制。制定《委员工作室分类建设和制度化运行指导意见》,召开经验交流会,规范完善委员工作室“建、用、管、考”等各项工作制度,着力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委员履职向群众贴近。全省各级政协累计建成委员工作室1338个。
扎实推进自身建设
全面激发政协履职活力
坚持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一体强化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机关服务保障作用,持续夯实履职基础、提升履职质效。
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制定《省政协党组向省委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及时向省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制定省政协党组《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党组要在“绝对忠诚、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改进作风”四个方面做表率,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等十个方面带好头。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政协党组抓总、机关党组和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分工落实的工作格局。
有效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着眼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提请省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若干措施》,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印发《关于加强市县政协机构设置和工作力量建设的意见》。坚持“搞活机制比增设机构更重要、激发活力比增加人员更重要”,召开市县政协工作现场会,着力在提振精神、创新机制、提升素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推动市县政协焕发新活力。省政协以新思路有效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做法被全国政协办公厅转发。
着力抓好委员服务管理。深入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制定省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工作办法》《委员集中学习培训规划》和《培训工作办法》,引导委员提高政治能力、练好履职“内功”。落实走访联系、谈心谈话等制度,制定《进一步做好省政协西安市以外委员履职服务工作办法》,拓展联系服务渠道。健全委员履职档案、考核评价等制度,通报表扬优秀委员200多人次。
持续提升作风能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讲好专题党课、组织好专题研讨,坚决抓实以案促改,不断锤炼党性、强化担当。加强模范机关建设,大兴读书学习、调查研究、求实重效、担当尽责之风,倡导短、实、新文风会风,完善省政协重大事项、重点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工作机制,提升机关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形成干实事、求实效的浓厚氛围。树牢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调研协商活动中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岗位历练,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中,省政协将在中共陕西省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担当使命、砥砺奋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