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第02版:协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完善分类保护体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民盟陕西省委会

我省非遗资源丰富,已建成梯次合理、规模适度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分级保护体系),十大类型项目齐全。然而,当前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中仍面临不足和困境:

一是地区、项目、传承人之间发展不均衡,非遗机构队伍、保护队伍、专业人才队伍、传承人队伍建设不健全,特别是年轻人从事非遗事业趋势不乐观。二是创新性成果转化效能低、受众不稳定、市场化程度不足,经济效益有限。三是虽分别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抢救性(记录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工作,但三者之间未形成系统性结合,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重复及缺项情况。

为此建议:

一、优化非遗管理部门职能。细化非遗管理部门职责分工,推动非遗保护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和队伍体系,形成管理队伍、传承人队伍、研究专家队伍以及群众志愿服务队伍的有效结合。

二、制定差异化保护措施。针对非遗项目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的情况,应尽快开展普查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存续情况,结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运用新科技新技术系统性开展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和管理基础,围绕特色非遗项目,鼓励各地设立市级县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培育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三、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与跨区域合作机制。依托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强跨市跨省跨国交流与合作,支持市县制定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非遗保护工作的合力。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