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李荣 记者 寇静 殷博华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芳香满枝。9月10日,全国第41个教师节如期而至。
在广大教师队伍里,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他们身兼政协委员的重任,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的同时,以一颗履职为民的初心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交出了双岗奉献的厚重答卷。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部分政协委员中的教育工作者,听听他们双脚扎根教育沃土、双肩扛起议政责任的双重担当故事。
刘岚:
扎根教育沃土勤勉履职
“老师好,节日快乐”“孩子们早上好,慢点走,注意安全”……9月10日7时40分许,在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小学门口,西安市政协委员、新城区新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岚站在学校门口,微笑着迎接学生们的到来。
今年是刘岚任教以来的第37个教师节,多年来,她始终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
1988年,18岁的刘岚毕业后进入西安市励志小学工作,2000年后,先后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主要分管教育教学工作。2005年,她调任西安新知小学,从2012年开始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作为西安市首批“名师+”“名校长+”主持人,刘岚也是西安市新城区新知小学、太华路小学、西一路小学、鄠邑区人民路小学的校长,集团化的管理教学为刘岚平添了更多压力和责任。
刘岚说,教育集团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优质师资、课程资源、教学经验的高效流动,各成员学校在协同发展中齐头并进,真正让均衡教育的阳光照进每一间教室,惠及更多学生。
2017年,刘岚被推荐为西安市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多倾听师生需求,把教学中的真实感悟、一线的宝贵经验传递出去,为教育事业发展鼓与呼。”刘岚说。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刘岚注意到,虽然西安各区县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的社区还设有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但仍存在家长与学校在家庭、学校共育过程中的责任边界不明确,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西安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刘岚在提案中建议,提升西安市家庭教育水平,发挥西安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三大阵地作用,搭建家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立网上家长学校系统,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共同推进西安市家庭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新提升。
该提案得到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妇女联合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一些务实建议被吸纳到相关工作中。
2024年,为深入了解学生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刘岚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减负政策的感受和反馈,并与相关专家学者就学生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刘岚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对学生减负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完善评估机制、丰富校园文化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重视。
自履职以来,刘岚立足岗位实际,先后向西安市政协提交了《以“名校+”联合体为强劲引擎 把公办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关于加快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规范发展的建议》等10余件提案,深受各方好评。
“当老师,是守好一方课堂;当委员,是看见整个教育。”刘岚说,教师节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以后工作中,要继续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教学立德树人,以点滴行动浇灌希望,在平凡坚守中坚守教育初心,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姚星:
为基层教育多发“好声音”
“姚老师,您为什么选择当一名老师?”9月8日,学生的一句关心,让多年的教书经历浮现在城固县政协委员、城关中学初三年级(10)班语文教师姚星的脑海。上小学时,姚星就有一个“教师梦”,她时常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走上讲台教书育人。在六年级的一次作文竞赛中,她还以“假如我是老师”为题,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和向往。
2001年,姚星入职城固县第四中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转入城关中学。24年来,她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进理想的高中。2022年,她被推荐为城固县政协委员,如何推动基层教育发展成为她的履职关切点,她先后撰写了多件与推动基层教育发展相关的提案。
姚星在工作中注意到,一些乡村学校普遍缺少体、音、美专业教师,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只能放录音带,美术课就是临摹课本,部分学生甚至从未听过交响乐。为此,她撰写了《发展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
为写好提案,姚星走进多所乡村学校,详细了解学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情况,在与基层师生沟通时,她把大家的诉求和愿望记在本上、写进提案,把基层的声音向上传递,托举乡村学生“飞”得更高。
学科基地引领辐射、建议制定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一条条务实的建议得到市县教育部门的充分采纳,她还多次参加城固县政协组织的提案现场复核评议、重点提案督办和县政府试点项目调研等活动,推进提案建议落地见效。
不仅如此,姚星还撰写了《关于鼓励企业给中小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援助的建议》,鼓励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通过劳动实践了解城固县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城固县农耕文化深厚,但学生对人文历史和特色产业发展了解甚少。”姚星建议,学校可尝试开展一些“小规模、分批次”的体验活动,比如在柑橘、元胡成熟时,引导学生与农户一起下地采收,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车间了解生产工艺,让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熟悉家乡的人文历史,不断拓展知识面。
目前,城固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文化和旅游局正在联合探索制定“城固县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部分草莓园、农机合作社也愿意作为试点对学生开放,教育部门也在牵头制定更加详细的安全规范。
“学生们很喜欢和农民一起摘草莓、熟悉农业机具,看着孩子们在劳动中洋溢的笑脸,一切努力都值得。”姚星说,今后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当好“传声筒”,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做好“翻译官”,把政府的政策利好解读给老师和家长,为推动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罗洁: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体育
“击掌给沙包之后,下一个同学才可以出发,跑到中间先跳绳,记住老师说的‘九不要’,加油……”9月9日,在商洛市商州区城关中心小学操场上,商州区政协委员、城关中心小学体育老师罗洁正在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趣味比赛,现场加油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不断。
这样的课堂,罗洁坚持了26年。在她心里,体育不只是跑跳,更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体育。
刚担任体育老师时,罗洁发现不少学生存在“不爱动、不会动”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她逐班记录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能数据,结合新课标要求,设计出“趣味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障碍接力赛”中融入花样跳绳、踢毽子,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提升协调性;在“足球小达人”课程里,用彩色标志盘划分区域,让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快速掌握运球技巧,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日常教学中,罗洁更注重通过体育培养孩子的品格。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跳绳接力比赛中,三年级学生王梓轩因不会跳绳导致他所在的队伍成了最后一名,王梓轩自责得一直抹眼泪,同学们看到后上前安慰,这一幕让罗洁十分触动,“体育不仅能锻炼体魄,更能教会孩子坚持、勇敢、互助,这些品质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从教26年来,罗洁带领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奖项不计其数,她也被评为优秀教练员、优秀教师、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裁判员等。她说,小学体育教师做的是打基础的工作,看着学生越来越喜欢体育课,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也激励了她继续努力。
2022年,罗洁被推荐为商州区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教师,罗洁把课堂当作“调研阵地”,经常收集老师、学生、家长的建议,并把这些“一线声音”整理成调研材料,融入提案建议。
“教师和委员看似不同,实则相通,都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罗洁说,教师的身份让她更了解教育一线的真实需求,委员的身份则让她有机会推动问题解决,两者形成了“双向赋能”。
2023年,罗洁根据许多学校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等问题,提交了《关于“双减”背景下加强学生体质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提出了支持退役优秀运动员到大中小学任教,配齐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等具体措施。这些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让罗浩激动的是,今年春季开学,商州区教育和体育局为全区学校配足了体育老师,学校也补齐了体育课,还策划了示范课、教研培训等活动,以提升教师技能。
自担任委员以来,罗洁先后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州区盲道管理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立交桥下运动场所公共卫生死角整治的建议》《关于商州区丹江公园健身广场至刘家沟广场之间增加公厕的建议》等多件提案。
“参加赛事能提升技能,还能获取更多履职信息。我打算推动建立‘家校社协同’的体育教育机制,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运动中来。”罗洁说,政协委员的身份让自己有机会把基层教育的声音传递得更远,今后要更加珍惜机会,发挥特长,用体育的阳光,照亮每一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