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冰 贺鹏飞 白小芳
“深深思考、苦苦求索”,这是杨光远担任政协延安市第六届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以来一直保持的工作状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对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结合三年多工作实践,杨光远在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凝练为两个关键字——“新”“实”。
“我们始终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就是为了紧扣党政中心工作,结合自身履职实际,多干实事、干成实事,不断提升政协履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四个凝聚’更好在基层落地生根。”杨光远说。
学用新思想
保持政协工作先进性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杨光远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用简洁的语言高屋建瓴总结了我们在一些工作探索中的思考,让我们从中找到了更明确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
“政协作为学习型机关,学习是第一位的。而首先要深入学习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杨光远说,“政协要实现担当作为,首先就是要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理论上要站得高、学得深,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形势要跟得上。”
创新方式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六届延安市政协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持续引领机关干部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努力做到对党的创新理论深学笃行,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以实绩实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越学越有深切体悟,越学思路越开阔,不仅从中获得了很多工作启发,也更坚定了全面推进工作的信心。”杨光远表示,学习并非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延安高质量发展实践,在推动党政中心工作落地见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并充分发挥政协的独特优势与鲜明特色,“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渗透到我们关于各项工作的思考中,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走好群众路线
汇聚团结奋进合力
讲团结、重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责任。凝聚共识既是巩固团结的前提,也是发扬民主的目标、联结团结和民主的桥梁纽带。
“人民政协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将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工作要求通过我们的方式落实下去,引导各界别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效整合社会力量,促进不同界别群众思想充分表达,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和人民群众智慧。”杨光远说。
人民政协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主要得益于其委员构成覆盖社会各界。六届延安市政协坚持加强管理与优化服务紧密结合,积极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以每年常态化举办委员学习培训班与专题报告会为抓手,市政协着力打造一支适配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政协委员队伍。学习培训紧扣政协履职所需,课程设置既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政协章程等基础内容,同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履职实务技能等实用知识,通过专家授课、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委员夯实理论根基、明晰履职方向。
开展“主席接待日”活动是六届延安市政协的一项创造性实践之举。与以往政协联系委员多以会议、座谈为主的模式不同,“主席接待日”活动自启动起,就透着“破题”的新意——跳出固定会场的局限,以“走出去、请进来、融进去”的组合方式,让主席会议成员带着温度走进委员中间。
“每位主席会议成员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接待活动,与各自联系的委员面对面促膝谈心、交心沟通,细致了解委员的生活状况、工作中的好做法,听取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杨光远说,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成效显著,不仅有效团结了委员队伍,更将党委、政府的声音直接传递给委员,双向畅通的沟通让共识力量持续增强。
走进党派团体,与民主党派委员深入交谈,在充分的思想碰撞中收获诸多启示;深入乡村、企业,实地了解委员在一线与群众并肩发力、收集民声的具体实践;到乡镇与委员、群众和党员干部围坐交流,围绕乡村发展主要问题、乡村振兴推进现状和群众真实诉求展开探讨……结合自身参与“主席接待日”活动的经历与感悟,杨光远感慨道:“这正是政协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界别群众‘贴心人’的生动写照。”
截至目前,市政协“主席接待日”活动已开展31次。这31次的实践不是零散地尝试,而是从初次开展就朝着“规范化”发力。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登记,收集整理的意见建议经领导班子研究后以政协通报的形式报送党政部门和相关单位,部分还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这套闭环流程,为“灵活互动”筑牢了制度根基。
“干工作得有一整套程序性的方案和规则,就像铺铁轨,设计好严谨、规范的程序后,履职从启动到落实才能如预期进行,不能试探着来、边走边看。若不能持续发力,便容易出现松懈。”杨光远说,在这样的工作理念指引下,“主席接待日”将“创新”落在了“管用”上,既跳出了传统履职的固有框架,又凭借严谨程序让创新成效能够落地、得以延续。
勇于担当实干
展现履职新气象
坚持问题导向是人民政协履职的现实需要。在杨光远看来,只有敢于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聚焦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探索,才是“政协担当”,“就像人们常说的‘坐在办公室全是问题,走出去才有解决办法’,唯有深入一线,方能精准发现问题、找到破解之策。”
杨光远介绍,六届延安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协商议题,坚持躬身入局。“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决不能超然于经济社会之外,更不能脱离群众。要想获得鲜活经验、发挥优势,就必须深入。这几年我们每年议政性常委会精心选取两个议题,一个聚焦经济社会最热点领域,另一个则紧扣群众最关心的事项,通过深入突破、解题,赢得了各方关注,促进了相关领域工作。”
从壮大县域经济到促进园区经济发展,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六届延安市政协从“实”从“细”谋划年度调研协商工作,开展了广泛调研。
“不仅深入各个层面的群众,宣传政策、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到国内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地市学习经验,用‘他山之石’来解决发展中的疑难问题。”杨光远说,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市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助推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汇聚成充实的工作体会。
发挥好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有助于把发展中的“问题清单”变为“幸福答卷”。延安市政协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调整改进,找准协商式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与时俱进发展完善民主监督工作。
2023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题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们对8家被评议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现场视察、座谈协商、面对面问答及满意度测评;2024年,对5个单位司法为民工作进行民主评议,评议成果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为助力法治延安建设贡献了政协力量。
“在评议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民主监督实施意见开展工作。今年,我们‘刀刃向内’,遴选涉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多个重要领域的14件重点提案进行民主评议,主席班子成员分7个小组开展工作,目前第一环节调研测评趋于尾声。”杨光远介绍,下一步将在9月进行第二环节常委会测评,综合两次测评分值评价承办单位重点提案办理情况,增强协商互动与治理效能,推动提案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团结人、凝聚人的工作,也是将党委、政府的声音最大限度传递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工作。”杨光远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会日益凸显,群众及社会各个层面对政协的要求与期望也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政协工作者切实肩负起新的责任与使命,持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向“新”突破、朝“实”求索,让人民政协制度根深叶茂、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