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部分电商平台出现大量“0.01元抢购品牌饮品/餐券”的低价商品推荐,下单后却发现无法兑换商品,理由包括“订单当日过期自动退款、券码无法兑现、无法进行评价”等,不少人咨询客服时还被诱导下载第三方APP为商家引流,最终不仅无法获取有效优惠券码,还面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以“0.01元超低价”为诱饵的套路,已在多个平台蔓延。
网友观点:消费者自身需提高警惕,在面对“远低于合理成本”的优惠时,要保持理性和审慎,切勿被低价迷惑。下单前要仔细查看商品详情和用户评价,了解商家信誉;下单后要及时保存订单截图、客服聊天记录等凭证,以便在权益受损时维权。
网友观点:在商业竞争中,创新促销手段无可厚非,但故意套路消费者实在不可取。短期来看,只是损害了个体消费者的一两单权益;而长远看,则是侵蚀了电商的诚信根基。若正常的促销也变成“狼来了”,商家则很可能陷入“冬天来了,春天也很远”的困境。
【新闻回放】近年来,AI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但在电商领域,本应赋能千行百业的技术利器,却沦为部分买家“薅商家羊毛”的“作案工具”。据报道,近期利用AI生成商品“毁损图”申请“仅退款”的闹剧频发,商家叫苦不迭,市场秩序遭受冲击。
网友观点:唯有电商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筑牢技术与规则防线;监管机构前瞻布局,及时补位,织密法网;广大消费者恪守诚信底线,珍惜自身信用——多方合力,才能有效约束技术的滥用,确保AI真正回归服务人类、提升福祉的本质。
网友观点: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面对AI造假的挑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防护、提升商家和平台的防范意识等多方面努力,共同构建安全、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面对AI造假,唯有让欺诈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平台“未尽责必担责”,才能守住商业文明的底线。